2000年的《X战警》和2002年的《蜘蛛侠》对我来说是超级英雄电影的入门之作。
2007年,《变形金刚》带着强烈的迈克尔-贝风格用特效震撼了我。
2008年,《钢铁侠》是漫威电影的高光时刻。
2011年,《美国队长》第一次让我明白,超级英雄电影可以如此无聊。之后的两部《银河护卫队》只能算是及格的品质。
再之后,《美国队长2》和两部《复仇者联盟》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当看到《复仇者联盟》在国内的知名度如日中天之时,我意识到,可能超级英雄电影,或者说漫威电影从来就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那些少年不切实际的憧憬已离我远去。视觉特效和夸张的人物造型并不能吸引我。我总是会注意故事的简陋和演员僵硬而浮夸的表演。
《尚气》的开场很精彩,公交车的动作戏颇有设计感并且充分展现了刘思慕的好身手。但是,全片最好的表现也仅止于此。
公交车和大厦外墙是影片唯二可以展现功夫特色并且有创意的场面。之后村中的竹林和其他所有场面都只是对以往武侠片的模仿。
到了最后决战,完全是漫威特色的堆砌式的宏大特效。这里将尚气换成钢铁侠或任何漫威英雄都不会有问题,角色的独特性被消弥。
漫威的影片由曾经的惊艳到现在的无聊,其核心问题就在于,漫威想用一套成功公式复制无数次以获得批量化的成功,但矛盾在于,这种曾经的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角色的个性,而漫威英雄在逐渐失去个性。
这一点DC的情况要好很多。在扎克-施奈德的《守望者》和诺兰的《蝙蝠侠》之后,DC有了确定的影像风格,这应该也是目前DC仅存的优势。
说到角色的个性,不得不提到梁朝伟饰演的文武。如果不是这个角色的故事背景设定过于弱智,凭借梁朝伟的精彩演绎,这个反派角色甚至值得拍一部支线影片,故事讲述千年前文武如何获得十环又是如何利用十环影响世界千年。只可惜反派传记这种事只能发生在DC。
观影过程中我无数次惊讶于梁朝伟对角色的努力诠释。在所有情节中都充分表现了角色应有的情绪。只可惜角色本身设定就是逻辑不通的,这个角色配不上梁朝伟的精彩表演。
《黑暗骑士》和《小丑》已经充分证明超级英雄电影可以凭借故事或表演被认可,甚至是学院派的认可,只可惜这样的影片不适合工业化批量产出,也不可能制定一个十年XX亿的长远计划,对资本并没有吸引力。
这不仅是超级英雄电影的困境,更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困境。拍电影需要资本,资本需要稳定的回报,而好电影需要创作,创作是不稳定的。这是永远的矛盾。
也许只有强大如诺兰和卡梅隆可以兼顾优秀的艺术表达与高回报的票房,所以他们是电影的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