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跟随河南学前工委教育考察团对成都华德福学校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深度体验,发现闻名遐迩的华德福竟然是一所“三无”学校。
第一“无”:这是一所没有董事会、没有董事长的学校。
建校十多年来,华德福教育基本是在非营利与公益自愿的框架下,通过学费、捐赠、募款、义工等方式一步步滚动发展的。学校扩建使用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流转性质,就连学校很多教育教学设施大都属于临时性钢架结构。
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人员由管理者、教师、家委会代表组成,不少人是从家长身份逐步成为教师,继而进入理事会的。学校财务系统负责经济运转,文化系统负责课程实施,行政系统负责协调推动。大小校长都在一线代课,一点儿没有一般学校校长的强势权利。
这种组织架构特点是权利分散,没有绝对权威,凡事需要一起商量解决,渗透着朴素的平等、民主、自由、协作等价值。也许这就是成都华德福追求慢教育的。华德福倒更像是一所教育专家示范引领、教师家长有效参与、儿童学伴自主学习的教育互助社区。
无数案例证明:不姓“教”而姓“资”, 由“不懂事”的董事长大行其道是目前学校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办学才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
第二“无”:这是一所基本上没有现成教材的学校,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华德福教育的理论依据来源于涵盖哲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人智学。0—7岁侧重于满足幼儿的自由意志;8—14侧重于满足儿童的情感发展;15岁以上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考。
华德福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课程大纲,但是几乎没有一般学校习以为常的现成配套教材,更不会有题海战术的“十八般武器”。
华德福教育需要教师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充分利用大自然自身的神奇魅力与丰富礼物,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自由建构、自主体验,了解生命的奥秘,懂得世界的内在联系,从而激发孩子与内在自我、外在世界的和谐共处。
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师生根据情景变化,善借世界万物构建孩子喜欢的学习生活、学习环境、学习主题、学习方式,所以华德福就对教师自身素质、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第三“无”:这是一所不给所有孩子任何主观标签性评价的学校。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基于整个生命尊严与心智发展的漫长过程;同样是一个逐步探索、体验、发现、觉醒、支持、陪伴的过程;每一个生命都是带着自己的天赋与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
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任何主观性评价都是不理智、不可取的,都有可能误导孩子终生,尤其是来自儿童时期的重要他人具有标签暗示意义的评价更要慎之又慎。如果确实需要对比评价,不是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对比,更不是拿孩子的后发展板块与他人的前发展板块对比,而是要拿孩子的今天与昨天相比。这样才能比出兴趣、比出信心。
笔者认为:华德福学校的“三无”不仅不是教育的缺失,恰恰相反正是完整人性教育的本真回归。当然,要真正实现诸如华德福教育“三无”的良性进步,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大范围实教师素质素养的整体提升,最根本的条件是“资本退居幕后+专家走向前台”,全天候支持教育家办学。
这是儿童之幸,民族之幸,国家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