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砸我车,把它还给我,求求你们!影片《十七岁的单车》向我们讲述了两位主人公小贵和小坚围绕一辆变速单车发生的一系列纠葛。披着青春校园的外衣,影片实际探讨了20世纪向21世纪交替过程中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和对立。片中对于农村与城市的区分也随处可见,伊始便用类似于采访的形式,划分出了憨态可掬的进城务工者和高高在上的城市本地人。但最打动我的并非本片的主题与手法,而是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贵——发展洪流的追随者。

小贵是单车的最初持有者,对于他而言单车是具有生存属性和特殊意义的,单车代表融入城市的凭证,象征未来的希望。小贵为了拥有这辆单车,努力的工作,努力的攒钱。飞来横祸降临在他的身上,单车被偷走,小贵茫茫然的坐在北京的街头,执拗的他将单车视作全部,而失去全部的他好似失去生活的信念,俯拍镜头下他渺小的身躯与空无一人的街道对比强烈,小贵执拗的同时又不失生命力,他成功的跟经理谈好条件,誓要找回属于他的未来与希望。他跑遍大街小巷,找回了被偷走而后阴差阳错让小坚买走的单车。小贵因此得罪了小坚,他面对被打,被骂都是沉默以对,但对待小坚朋友们的夺车,他发出了近乎哀嚎的抗议。包括影片的尾声,小贵独自扛着坏掉的单车消失在人流中,无一不向我们阐释小贵的偏执与生命力。
2. 小坚—— 城市青年的反叛者

小坚表面上是虚荣的,单车对他来说意味着可以加入那个心向往之的玩车组织,可以与喜欢的女孩一起上学,所有的事情都变的春风得意马蹄疾。单车对小坚来说意味着社会属性,在小坚的乌托邦里,有了单车就有了一切。幻想总会破灭,达摩克利斯的剑终将落下,小坚偷钱买车的事最终败露,面对父亲的耳光,小坚诉说着自己的不甘,面对小贵把他心爱的单车骑走,他也爆发出近乎哀嚎的抗议。小坚表面上虚荣的背后隐藏着,对重组家庭的隐忍和对社会的反叛,父亲屡屡爽约,把原本给他买车的钱拿去给妹妹交学费,女友也因为他失去单车而转头他人怀抱。从另一种角度看,小坚有着同小贵一样的执着与要强。他毫不犹豫地拿着砖头大欢,与小贵偏执如出一辙。他落寞的背影也向观众诉说着少年的阴郁和苦闷。
3. 红琴与潇潇——如逗点般的人


红琴在影片中始终缄默着,她始终一言不发,但渴望,无力,虚荣跃然纸上。红琴最先出现在小贵和大发的眼中,如同玻璃匣子里的蝴蝶一般,她一身身的换着衣服,自顾自的欣赏着偷来的美丽。随后,丑事败漏,完美的城里人形象被揭穿,红琴同小贵都是进城务工者,但不同的是,小贵有执拗的信念,而红琴只剩虚伪。潇潇是一个符号,她是拜金的,清纯外表下包裹的是反复无常和喜新厌旧。在潇潇眼中,单车意味着资本,小坚失去单车后,她大言不惭的说再买一辆。与小贵分手后,紧接着转投玩车组织小头头的怀抱。让一个清纯的人扮演符号,一行一动便充斥着讽刺。

少年与他乡的故事在你我他之间每时每刻的上演,无论是小贵的偏执,小坚的反叛,还是红琴的虚荣,潇潇的反复,里面透出的都是新时代发展交替的洪流中各形各色的人面对社会变迁的内心写照。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辆单车,一次只属于我们的青春,一次只存在于我们的成长和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