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期复习的重点
制定复习计划,把握复习节奏1.2短期复习的重点
抓住复习重点,选择关键信息,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2.学霸的考前复习方法
2.1制定复习计划
2.2完成复习笔记
2.3精简复习笔记
2.4练习答题
2.5找到重难点和弱点
2.6记忆关键名字,日期,数字
2.7整理系统大纲
2.8(测试对材料的记忆程度)对着大纲图进行记忆复述,复盘3.学弱复习误区及应对策略
3.1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复习
解决办法:打卡,找小伙伴监督,订闹钟,看励志视频…(当自己没有执行力的时候,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外部力量督促自己)
3.2总能找到比复习更重要的事情
解决办法:有意识监测到那些浪费时间的习惯,制定计划时为这些事情留出时间,可以放在复习的最开始和最结束,控制不住玩手机的可以把手机放在高处,不要坐着玩手机
3.3逃避复习,感觉复习枯燥乏味
解决办法:制定计划时先制定一个简单的,享受完成计划的快乐;从最喜欢的板块开始复习,复习知识时有意识的想是回答什么问题,解决什么困难,编顺口溜
3.4复习到一半想放弃
解决办法:缩小复习板块,避免产生可能学不完,记不住的感觉,避免单纯阅读笔记,问题意识
3.5复习抓不到重点
备考不仅仅是准备考试内容,更是准备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复习方法
小建议:反思每一次考试,尤其是发挥好的考试
1.影响考试的因素
学科知识
考试历史
考前准备:对知识点的掌握,对答题知识的了解
考试实践:模拟考
写作能力:字体、词汇运用、语言逻辑
时间应用:善于利用时间比时间量更重要
方法与态度:精神状态(动力与耐力、自我认知)
2.从哪些地方切入备考
课程大纲、考试范围
课程目的
学习目标:关注PPT
课程考核方式
真题
3.备考工具
复习材料
白纸:整理知识框架
笔记本
彩色马克笔、中性笔
充足良好的睡眠
水和零食
能够一起复习的同学:长期考试
4.确定适合你的学习环境
1.了解考卷,分值和时间分布
2.准备复习资料,汇总重点的清单,复习资料上做标记,重点的清单非常重要
3.压缩和整理资料,精选学习资料,设置做笔记的长度和比例(页数比例或者时间比例)
4.问题引导笔记,问题意识
5.让问题变得更加有趣(看上期视频
6.如何快速切入复习,从任何地方开始,让自己慢慢冷静,进入复习状态,静下心来,忘记纠结感
7.回答问题与模拟考试,思维活跃度,模拟真实状态
没有最好的方法,摸索自己的方法,加油你是最棒的。
期末考试准备
1,备考的工具
(1)笔记本 用来记笔记。活页本/大笔记本 A4纸,记笔记留白补充自己联想到的,或者查到的知识点
(2)A4 白纸或者大张白纸,用来整理思路,或者画大纲或者记录自己的复习进度,或者写规划都行
(3)用来学习的书本
(4)猜测马克笔,标注重难点
(5)水
(6)良好的睡眠
(7)能够一起复习的同学(我的意思不是说你一定要跟同学在一起复习,但是你备考最好是有小伙伴可以交流。)
2,确定适合你的学习环境
(具体操作见视频)
有这样几个因素大家可以考虑
安静 干扰 有水 有食物 整洁 背书(大声读书) 家里 学校 随意走动 会不会被打扰 不能开手机 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 风景好 需要有电脑 有插座 可不可以交际
越了解自己的考试需求,越能达到高效的学习状态
3,复习的详细步骤
(1)制定复习计划表。有计划才能循序渐进复习。
(2)完成你的复习笔记。确定你要复习的范围。
(3)讲复习笔记精简到可控的范围。(大部分的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准备很多的复习资料,但是实际上你只能复习一定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复习时间,和每天的复习效率,控制自己的复习范围,这样可以避免一开始花很多时间复习了不重要的知识,重要的知识还没来得及看。)
(4)复习以后练习答题。
(5)答题以后,通过错题,再次复习难点,加深你对较难的主题的理解
(6)开始抓住复习的细节,记忆名字、日期、事实与数字。
(7)经过上述复习后,整理自己的复习内容,使其在考试中便于回忆。
(8)与同学讨论复习进度和重点,检查自己是不是遗漏了什么内容
(9)测试你对材料的记忆程度,进行模拟考,看看是不是达到了自己制定的计划和目标
(10)根据测试,查漏补缺,进行最后一刻的补救复习,
顺序可以调整,也可以同时进行。
一,简答
常见内容:1.列举内容 2.理论内容
3.解决具体问题 4.进行比较
方法论:1.名词解释2.回答提问二,议论论述
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论文
方法论:
1.选题:小,新,深
2.格式规范
3.研究方法,数据,论据四,汇报
1.注意时长
2.PPT简洁
3.注意互动
4.思考题目(让老师思考)
5.深入见解五,失分因素
1.答题编号错误
2.老师看不清楚答哪了
3.字迹潦草
4.打感情牌
5.卷子皱巴巴
6.口语化
7.草稿痕迹
8.没有逻辑,勾勾画画
9.开始与结束不明确六,考试好印象
1.试卷干净,有条理
2.答案写到对应的地方
3.字迹清晰
4.回答问题有结构性
5.重点先回答
6.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感觉对于个别老师的课程,数量也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