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瑾读书发卡第46天
《家庭中的正面管教》1-10页
2018.4.10
不同的焦点,不一样的结局,孩子赖床为例:
SFBT关注的是
1.什么时候孩子一叫就起来?
2.什么时候孩子比较容易早起?
3.那时候,他是什么样子的?
4.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种方式更关注每个人的优势,长处,优点,特质!
当孩子比较自信时,容易产生"我能感"!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处理当下问题,让问题不再继续!"
关注解决,而非找问题发生的原因
贺瑾读书发卡第46天
《家庭中的正面管教》1-10页
2018.4.10
不同的焦点,不一样的结局,孩子赖床为例:
SFBT关注的是
1.什么时候孩子一叫就起来?
2.什么时候孩子比较容易早起?
3.那时候,他是什么样子的?
4.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种方式更关注每个人的优势,长处,优点,特质!
当孩子比较自信时,容易产生"我能感"!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处理当下问题,让问题不再继续!"
关注解决,而非找问题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