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崛起”(3)识人用人的五条标准
【原文】
文侯谓李克①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②,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③,臣所进也。君内以邺④为忧,臣进西门豹⑤。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⑥。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⑦以求之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⑧,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⑨得与魏成比也!”
翟璜逡巡⑩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注释]
①李克:又名李悝(kuī),魏文侯时期曾主持变法,制定了《法经》。
②成,璜:分别指后文提到的魏成和翟璜,均为魏国大臣。
③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改革家,军事家,曾先后在魏国、楚国主持变法。
④邺:古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⑤西门豹:魏文侯时期任邺令,主持修建了著名的西门豹渠。
⑥屈侯鲋:姓屈侯,名鲋。
⑦比周:勾结,结党。
⑧千钟:指俸禄很多。
⑨恶:语气词,同“乌”意思是“哪有、何”。
⑩逡巡: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
[译文]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要选相,除了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上司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职,不敢发表意见。”魏文侯说:“先生不要有顾虑,尽管说出您的意见。”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平常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断定一个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已经选定国相了。”
李克出来,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国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愤愤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了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就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推荐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国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在东边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奉他们为老师;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却任用为臣子。你哪里能和魏成比呢!”
翟璜听罢徘徊不前,一再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点评]
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是魏国。魏文侯、魏武侯父子两代国君,在开国之后数十年,积极有为,励精图治,讲信修睦,使魏国成为强势大国。 魏国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人和,也就是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魏国的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人才吧:
首先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今天讲述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李克。战国是个改革的时代,而改革的发轫就在三晋。魏文侯首用李克(又名李悝),他的变法宗旨就是:尽地力之教,鼓励农耕。他颁布了《法经》,主要是维护财产秩序和社会秩序。《法经》曾经是商鞅在秦国改革的一个起点。李克很务实,儒法兼修,可能跟子夏学习过一段时间。我们知道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叫卜商,子夏是他的字,也有人称他卜子夏,据说他参与编纂了《论语》。
文中提到魏成给国君推荐的最主要的几个人才——卜子夏、段干木和田子方,这几个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儒门高手。卜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孔子学生里面年纪比较小却非常优秀的学生,据说他以文学见长,很多人认为,《论语》就是他率领其门人编纂的。子夏在魏国讲学,建立西河学派,在西河设帐授徒,其中不乏经世之才。
魏文侯跟着子夏学习经国之道,向隐居的段干木请教治国之方,而且还聘请田子方为自己的客卿。田子方是子贡的学生,子贡就是端木赐,也是孔子的爱徒。魏文侯向这些大儒学习,引起当时诸侯震动。
司马迁在《史记·魏世家》中曾经记载,当时秦人想攻打魏国,有人劝秦国放弃,说魏的国君仁爱国人,重用贤士,上下和睦,不能打他的主意。
翟璜也向国君推荐了一些赫赫有名的人才。比如说西河郡守名将吴起,邺地的治国能臣西门豹——西门豹治邺(我们小时候课本上讲了这个故事)。又比如说,攻下中山国的大将乐羊,在中山担任首相的李克,以及太子老师屈侯鲋。
文臣武将,各有所长。魏文侯治国用两类人才,一类是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这样的有道德操守,有广阔视野,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他们是帝王之师。而李克、吴起、乐羊这些人,在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干才。
李克的话告诉我们:国君不仅需要各行各业的干才,更需要能帮助他提升境界格局的人才。
李克讲的识人用人的五条标准,还是那句话,不要光用来审察别人,关键是对照检查自己,才算是学到了:平时亲近什么人,富贵时资助什么人,显达时举荐什么人,遇到困境时是不是不义之事宁死也不会干,贫穷时是不是不义之财饿死也不取。这就是孟子说的:“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