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和资源,这两个东西经常混淆在一起,让我们以为它们是一回事,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不同阶段而已。
坦率的说,我常常以为兴趣是可以发展成为资源的,而且资源也可以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
所以,想当然的以为只要兴趣开发的足够多、足够深入、足够精通,那么不就是打开一扇通往资源的大门了。然而实际上,我却发现兴趣可以衍生的东西越来越多,而资源却迟迟没有出现。
再看,我这一年来报的课程、学的知识、读的书,基本上90%以上是兴趣驱动的,就连付费课程都是选择感兴趣的,而不是可以变成资源的,或者说的更具体一点可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的。
从兴趣和资源分开思考的角度,我发现市面上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基于兴趣设计与开发的,包括它们的宣传词都是十足的吊人胃口,什么胃口呢,还是兴趣啊。
那么兴趣和资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成年人还去谈兴趣,可不可以呢,肯定是可以,但是如果是站在缺少资源的前提下去发展兴趣,结果是少部分人成为兴趣的专家,多数人成为兴趣的小白鼠,用经济学的例子是,我们可能都是等待被收割的韭菜。
这么说好像有点过分了,但是这个衡量的标准主要就在兴趣背后的大脑。
熟悉“三脑理论”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有三个大脑,分别是生存脑、情感脑和理智脑。那么兴趣更多的是利用我们对一件事物的热爱从而达到强化我们重复的次数,进而达到在不断地重复中享受做一件事的乐趣。
当然了这里面起初肯定是需要调用理智脑来分析与处理的,最后慢慢的熟练了,就转为情感脑控制了。当然了,不一定说情感脑控制就不好,只是兴趣多被人们当成是一种消遣或者自娱自乐,那么这样下去麻烦就大了,它会逐步的侵占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渐渐的让人们忘了更重要的事情。
对于成年人来说,什么事情最重要?答案也会千差万别,但是按照“马斯洛需求模型”,底层的需求就是生存的需求,说白了也就是一定的物质条件,而就连上面的需求,比如安全感、权利地位、成就等也是建立在稳固的物质基础上的,所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兴趣更像是一种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就离不开积累各种资源,无论它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或者其他方面的。
以挣钱为目标的学习或者工作,这更给人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但是以兴趣为驱动的话,可能就是在为自己的目标打一个折扣,尤其是很多人一旦触碰到瓶颈期就会习惯说一句“这不是我的兴趣”,接下来就放弃掉并且转投新的方向。
我们必须重视资源,不仅因为这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这个社会运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人与人互动靠什么,主要还是资源的交换,无论它是情感、金钱、技术、权利等等。总之,当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从兴趣转向资源时,就会发现原来之前自己的很多阻碍或者学习效果不好,主要原因都很简单,那就是错把资源当兴趣,结果是培养了一堆兴趣却怎么也不能变现。
【消费者vs生产者】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最习惯扮演什么角色,很多人都是消费者,而且他们很少是生产者,除了在工作当中。而一些成功的人却是24小时都是扮演生产者,他们写书、写文章、出课程、卖其他产品,基本上24小时你都可以去购买或者查看,所以一边在不断地创造着价值,一边在在不断地消费着他人的产品。
当我们还是习惯上扮演一个消费者,那么就只能不断地去花钱,而不是挣钱。
所以想想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去生产自己的产品呢,这个产品不是公司做的,也不是你卖给公司的时间,而是应该更高层次的价值输出,比如你作为一个行业专家给出的有价值的建议,或者你写了一本专业书等等。
无论从长远看还是从眼下看,靠出售的时间挣钱就是比如靠出售自己的价值挣钱更划算,而如果自己的价值可以不断地增长,那么收益不用想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回报。
既然都是成年人了,那么不要再把兴趣挂在嘴边,而不是去开发与创造自己的更多的资源。
既然想要成为一个有钱人,那么就要去量化生产自己的资源,而不是仅仅靠出售固定的时间去致富。
设计、开发一套自己的产品,然后努力卖出它们,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