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季节,放学点一到,幼儿园门口,就会聚起一堆密密麻麻的人。他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自从孩子上幼儿园,他们就腾出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
这人啊,不怕老,就怕老了,无事可干。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总要找点事儿做,把时间挤得满满登登,日子才能过得安稳和踏实。这些老人,大多来自东北各地,你不认识我,我没见过你。但因为共同的角色,往这幼儿园门口一凑,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熟络起来。他们之间的亲密程度,就像打过几十年交道的老熟人,各自聊着儿孙的现状,有些眉飞色舞,有些低头惆怅。
听得久了,你便也成为了:局中人!
---
我们这一队,排前几名的,总有一位大叔。好几次我来得早,他已经排在了第一位。每次等我刚站稳脚跟,他就会立刻回过头跟我说:我站在你前面哈。说完,他匆匆转身,再跑到对面中班的队伍里,重新排队。
晚一些时候,孩子奶奶会来。每次,她也是先到中班队伍里替代爷爷的位置,再把爷爷换回到我前面。
他们就像两台机器,每天都在不停地重复,却从来不出错。
我很惊讶,有一次忍不住就问这位大叔:你们家是不是中班一个,小班一个?俩孩子都必须第一个接啊?没想到,大叔直接饶过我的提问,一脸苦笑着说:哪止啊!我家仨呢!
接着,他把每天的固定流程跟我捣鼓了一遍:
每天四点多,奶奶会先去小学接大姐姐放学,送回家里。同一时间,爷爷会下楼先去小班排队(小班排队的都比较早),等他后面有人站排的时候,他再赶紧去中班的队伍里占个位置,一直等到奶奶出现。然后两人交换位置,分别接回剩下的俩孩子。
他家的老三我知道,好好班的捣蛋大王。家长群里,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也难怪!上面两个姐姐,最小的,自然就宠成了老大。
可能是看电视剧看多了,总觉得三个孩子的家庭,老二最吃亏。就像《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
上面忌惮着姐姐,下面忍让着弟弟。
童年生活,就像一个被拉扯变形的弹簧。
好几次,我看见中班的小姐姐出来,总是规矩地站在一边。她不像别的小孩,会被幼儿园门口的各种稀奇玩意吸引,吵着闹着要买回家。她总是规规矩矩地站在奶奶身旁,像在执行每天的家庭任务一样。
都说父母的爱,是公平的。但我从不,这么认为。
是爱,就一定会有偏颇。
公平,只是为人父母搪塞自己的借口。本就是感性的东西,又何来理性之说?
既然无法做到公允,就不应该打破这份宁静。
---
她孙子,长得可好看了。
一听到这句话,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齐刷刷地看向了这位奶奶。这位奶奶,倒也没有立刻否认,而是微笑地迎合着,各路人投来的羡煞眼光。
在她心中,自己的小孙子,确实是一枚人见人爱的小可爱。奇怪的是,她很少提及。不过,倒是总能从她口中,听到对儿媳妇,滔滔不绝的赞美之词。
在我印象中,东北的婆婆一向比较严厉。能像她这么夸自己儿媳妇的,还真是少见。
她的赞美里,有一个高频词汇:嘴甜。
只要儿媳妇会说话,婆婆就能把自己,幻想成亲妈。
每当别人问起来,或投来羡慕的眼光时,她都会一个劲儿,美滋滋地重复说:我媳妇可好了,我媳妇可好了。可听了半天,除了嘴甜,倒也没听出哪儿好!
---
不知道,现在的男方家长对儿媳妇,都是什么标准和要求?
想起一个月前,陪DD去南湖公园相亲角。阿姨们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工作稳定。
这就奇怪了!
收入稳不稳定,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工作一定要稳定。
在我理解起来,就是:赚不赚钱,无所谓,有个固定的班上,就行。当然,这还是最基础的要求。如果对你足够感兴趣,还会问你年龄、家庭,父母有没有保险,自己有没有买房,有没有贷款,有没有兄妹,等等!最意外的是,还会问你有没有家族遗传史!
相亲有很多种方式,但我真接受不了,一上来就这么明目张胆的!
如果真有一天, 女孩进了门。那这儿媳妇,算不算是爹妈从市场上,给淘回来的高性价比“物品”呢?
婚姻不是买卖,相亲,也需要起码的尊重。
就像,人人都诟病的婆媳关系。能不能相处好,是双方的责任。别总把屎盆子,扣在一个人身上。非要憋着劲儿过日子,遭罪的,可是全家人!
---
我们队伍里有一个年纪最大的奶奶,80多了,还每天坚持自己接孩子。
有人很好奇,就问她,你家几个孩子啊?是要孩子要得晚吗?她说:哪有啊,我家老大都十多岁了。我早就回农村了,没想到又来一个,怎么办?不还得跑回来重新带嘛!
接孩子的老人中,有很多都是这种情况。
他们头一次来大城市,目的只有一个,给儿女带孩子。
我总会听到他们的抱怨:咱们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不一样,还不敢说,说了他们不高兴。
有一个姥姥说:我最怕过周末。一到周末,就要做一大家子人的饭。他们又不告诉你想吃啥,做完了又不爱吃,那你们还要我做饭干啥?
另一个70多的老太太说:我比我亲家年纪大不少,所以老大是亲家带的,结果又来个老二,再要亲家带,实在说不过去了。所以,我这70多了,也得自己硬着头皮上啊!
人群里,叽叽喳喳、喋喋不休。正所谓:分内事,身外事,事事言不明、句句道不尽。
有个年轻的婆婆说,我们应该学习南方人,听说南方的老人都不带孩子,年轻人还得每个月给父母2000块钱打麻将。当时,我真的很想站出来避谣:我们不是这样的啊,父母也会帮着带孩子!
可一想,又何必呢?累的时候,谁不想找点心里安慰?
---
幼儿园门口,除了接孩子的家长,另一个庞大的群体,就是那些卖课的培训班老师。他们会挨个打听孩子的年纪,以及孩子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遇到愿意聊几句的老人,还会时不时夸赞:你家孩子真是太有天赋啦。然后他们会熟练地拿出小礼物和宣传单,让老人们扫码听课。
每当此时,我听到最多的回答就是:我做不了主。
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虽然话里难分真假,但也多少听出了几分无奈。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思想、观念、格局,都和上一代人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教育,总有自己那一套。很多时候,老人即使有想法,心里也清楚,这事儿不归我管,我也管不了。
碰一鼻子灰的培训班老师,总会穷追不舍,拿出浑身解数继续诱导。免费的,不花钱,来玩玩就行,扫个码不喜欢可以删掉啊。说得再多,也没用。
没法做主的人,你给他的选择越多,他就越累赘。
索性这些老师也知趣了,开始转攻年轻家长。我见过不少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出来,就被家人带进了培训班。英语课、美术课、舞蹈课、机器人、跆拳道... ...
每当我看到这些,我总是无动于衷。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后悔自己的决定。为什么当初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给他报班,学一些特长,说不定长大能加分呢!
但我总会先问问自己,如果是我,从幼儿园早上8点待到下午5点,好不容易放学了,我是更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心的疯一会呢?还是进到另一个封闭的教室里,继续消耗力气?
我想,应该会有人,和我的答案一样!
我没法,替孩子做决定。我能做的,是给他尽可能多的选择。
妈妈不是个武断的人,妈妈的经验也不一定对。路上的风景,你要学会自己去欣赏。妈妈相信,总有一天,你除了会坚定地做出选择,还会勇敢地承担后果。
人生无悔,多无趣。
人生有悔,大不了,我们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