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咕咕~”落地就被“接受”萦绕半生;我们的生命体的口、耳、鼻、舌甚至每一丝毛发都无一不无时无刻地接受着外界信息,而做个作为完整的人又如何看懂、读懂这个世界呢?
早可追溯到猿时期;晚可寻到到人类幼崽;甚至更早等,而我们会有疑问:他们感知认识外界的方式是什么呢?答案却不难而知的是——模仿。他们虽不能模仿事物全貌,但却可模仿出事物中某一独特的属性。这一属性一旦被广泛流通固化后,便成了某事物的约定俗成特有标签,当看到或听到这一属性“模仿”时,就便知是何事物了。
在局部区域约定俗成的事一旦形成后,便会得到一个质的传播或者是发展,在不同地区或者是部族为了便于交流。就以某种标签或符号代替这一模仿属性进行交流,如历史长河出现的猿的磊石头、绳子打结计数、以及画事物的简图进行交流等,这些交流媒介再到后期跃然动物“皮纸”上,他们在交流中不断淘洗逐渐形成了“早期文字”,但早期文字中的这种“属性”却依旧会持续存在。换言之,就是“早期文字”代替了无文字的“模仿交流”模式。
常从影片或现实生活中体会到,我们从不懂他国语言文字或在与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交流时,我们不得不手舞足蹈的去模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所需购买事物的“属性”时,就不难想象早期人类祖先间的交流方式及信息载体了。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岭,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发现,作为完整个体人要更好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以“文字”为载体。文字这一“事物”的产生将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呢?可能会有人说:“带来技能,经验,知识甚至是财富等”。真相真的会是这样吗?
当然答案并非全对甚至是否定的!而它带给我们的不是其他,而却是“接受”!
接受自身所不知,所以我们才要识文断字,才能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
老一辈父母或多或少都有不识字的,但这是真的不识字吗?有的人会说:“他们确实不识字呀,看他们什么什么也不会,什么什么也看不懂呀”。但答案却可能会让你失望,他们的不识字并不是不识字,而是不识文字的“具体载体符号”而已。你会发现识字之人的自学能力相较而言能无师自通,识得文字集体符号媒介就多了一个信息交流或获取的领域,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接受”事物信息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强。
放眼观看在整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需谋得衣食无忧、生活惬意。那都有一个唯一不变的法则需奉行,那就得做到固有的一点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树有坚定的“终身学习意识”。简言之,就是需要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以适应生存法则的需要。
还有的人会说:“某某说法或观点我不接受,所以以文字为“底层建筑”带给我们的意义并不是接受”呀?在此结论之前,我们得理清一个事实,在我们得出不接受某说法或观点之前似乎忘了我们认知里还有一道程序。那就是信息的:获取—接受/接收—判断—结论。而在大脑判断之前的“接受/接收”却是认知里的尤为重要的一点,所以与之前说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意义是“接受”,这并不矛盾。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书写语言的符号和交流信息的工具,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它的出现加速了人类文明的构建与完善,促使个体自然人内在信息“接受”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促使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经济乃至政治文明的飞速发展!
至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文字所带给我们的魅力世界!同时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文字的意义而在于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