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一节写作课,他的3个好习惯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七/文
写作道路上无师自通的人很少,一名优秀的作者往往都经历了系统的大量练习。大部分人在烧完自己可怜的经历后,常常会陷入无从下笔的尴尬。我就是大部分人中的一个。
因缘际会,看到怀左老师发出写作蜕变营的开课通知,心痒痒的我决定报名,很快得到了他的回应。
以前,我总是关注他每天写的文章,没有过多的思考“他为什么这么优秀”。通过写作课,我慢慢发现了他有很多好习惯。
01 共情比赚钱更重要
开营初,怀左老师就一直鼓励成员们贵在坚持。这期学员参差不齐,从70后到00后的都有,年龄跨度很大,每个人的基础也不尽相同。怀左老师几乎在每堂课都会提到他那段写作的“青椒”经历。
他一直在降低自己的姿态,让学员也学会接纳不好的自己。感同身受,是他共情的表达方式。我也慢慢发现,他并没有那种让人害怕的距离感。
即使自身光芒四溢,也从来不在别人黯淡时独自灿烂。
就拿这门写作课来说,怀左老师知道我们写作能力薄弱,也知道学员想要获得什么东西。他就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他和我们一起重新学习,也从来没有骄傲,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已经很优秀了。
他的文字很有灵魂,只要你一读他的文字,就会感觉——这简直像极了我的经历啊!哎呀,我也是这么觉得!是我本人,没错了……
共情,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共情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
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能有多深的共情能力。而共情能力的缺失,往往会令人“身在闹市,心在荒山”,内心充满荒芜感。
鲁迅先生写过一段话,“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侍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当一个人内心如焚焦灼无比时,即使是亲密爱人或至亲友人,也不一定能够敏锐抓住他的一丁点儿不对劲。
我觉得怀左老师在做人和写文方面,都在学会敞开心扉与他人分享共担的能力,这就是共情能力。他选择了大家的立场,所以获得了大家的理解和认可。
写作固然能获得一定的收入,但他更在意与世界共情。他的课堂也总在治愈着别人,也让人主动学会自愈。
这种共情,不正是人性令人着迷的地方吗?
试着成为一个共情高手,做到认知有共情,情感有共情,这样,不论在写作方面还是交际方面,都会收到比物质更宝贵的礼物。
02 借力比发力更重要
接下来的课程管理人员、班长、助教的安排,才是让我感到震惊的。
这些成员的年龄都比我小,很多还是在读大学生。起初,我在想会不会有很多人会不屑,但事实证明,我想多了。
几次一对一的写作指导下来,助教们的才识令学员们信服口服。换句话说,她们的指导建议有时超过了文章字数。
她们都能发现你的优点,也擅于提出你的缺点。和怀左老师一样,没有风暴式的言语,但说出的每个字柔和到让你欣然接受。
也验证了那句老话: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我想,当我告别这个集体时,蜕变营们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我的导师。
怀左老师很善于挖掘别人的潜力和优势,以认可的姿态激发助教们的执行力。一方面,让她们自身得到了成长,另一方面,也让自己减轻了压力。
如果他单枪匹马一个人,一边备课录课一边管理指导,每个学员都进行一对一指导1遍就好,我想,一百多名学员在2天内也指导不完。
所以,能够帮你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这也就是我的专业课一直在倡导的“助人自助”理念。
借力比发力更重要。你会发现,这八个字在他的课堂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语云:智者当借力而行。何为借力呢?即借别人的资源、借别人的力量、借别人的渠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解释。
借力是一种能力,可以借别人的力,也可以让自己成为别人“借力”的对象。只有站在“我们>我”的高度,你才能突破“我”的局限,写作也是如此。
03 优于自己比优于他人更重要
第一期《朗读者》中,姚明朗读了海明威《真实的高贵》,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怀左老师也常常告诉我们:不要总想和别人比较,和过去的自己比较就好了。总是和别人比较的人,一般都不会快乐。
事实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圈子,都有一群闪闪发光到让人生不起追赶之心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优秀的人了。从浅层次的姿态仪表、谈吐穿着到深层次的胆识才华、专业素养,当你不能从中找到令你始终保持自信的资本,挫败感和自卑只会让你更消沉。
所以,学会放过自己吧。放下眼中的他人,才是提升自信的开始。努力让你的每一个今天都超过每一个昨天,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他人。
我们的作业采取打分制,每一篇文章都有分数。当学员难过自己分低时,怀左老师和助教们就会立即“敲黑板”:不要看中“徒有虚表”的分值,多去关注今天的文章有没有比昨天的文章更好,修改后有没有比修改前得到提升。这才是一个人进步的方式。
人生就是一场向前看的修行。没有成长远比没有成功更令人沮丧。
也许,我们的经历成长比别人少,我们的经验见识比别人浅,但如果我们总将自己和别人比,只会让自己受到内心创伤。我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与否,不在于与大咖作家比较,而在于是否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
学会向陌生人请教,是优于过去狭隘的自己。
尝试探索未知的领域,是优于过去保守的自己。
总之,向别人学习,和自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