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做标识?”我问道。
他看着我,有些奇怪的样子:“因为企业必须要有标识啊。”
“你能记得住多少企业标识?”我继续问道。
“奔驰、宝马、大众、麦当劳、耐克……”他开始数起了手指头。
“你能记得住多少设计企业的标识?”我又问道。
他愣了一下:“想不起来。”
“你们记得住多少设计院的名字?”他立刻答道:“那可就多啦……!”
“知名企业和它们的标识形象可以产生关联,也可以产生不了关联。原因何在?”我思索道。
“是标识形象特征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吗?”他有些犹豫地说道。。
“是的。”我很认同他这个观点。
“主体与其标志物之间的契合度越高,可替代性就会越高,反之则不然。”我试图在归纳之前的谈话内容。
“嗯。”他点点头,问道:“如何建立两者之间的契合度呢?”
我沉思了很久,慢慢地说道:“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楚企业的文化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把企业行为简单化描述,其实就是一帮人一起做一件事儿。这一帮人,从老板独大到众人持股,其合力的结果,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个体的人格特征。”我开始沉浸在自己的逻辑之中。
“如果一个企业完全是老板说了算,企业的文化特征也就是老板个人的人格特征?”他的反应很快。
“没错!”我点点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一帮人所做的这件事儿,也就是所从事的行业,自然也有其自身特有的行业属性。”我继续说道。
“个体以其自身内在的人格特征和外在的物质条件去从事一项具有特定社会性特征的工作,产品便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依旧顺着思路梳理着。
如果说之前对企业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源自个体与群体的辩证关系,对企业产品特征的分析便是依据于自我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文化是企业自我在行业中的个性化体现,而产品则是这种文化的载体。”他又一次精辟地进行了概括。
“太棒啦!”我不由自主地表示了称赞。
“正因为产品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物化,所以标识才能够同时成为企业和其产品的重要符号。”他进一步对其理解进行了阐述。
“是的。”我接着他的话继续说了下去:“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标识具有标志性和可识别性两个属性。标志性在于企业文化的主观表达,可识别性在于主观表达的客观接受。”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行业中的自我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营理念。其形成的基础在于企业经营者的特点和行业特征的交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差异性构成。”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感觉激活了头脑里一个很大的思维系统。
“而作为图形化的符号,标识必须充分考虑到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多数人对造型、色彩所关联的审美和寓意两方面的习惯性认知。”我意识到我们的谈话可以写一篇论文了。
“话说回来,你会如何设计我们企业的标识?”他终于把话题绕回了正题。
他的问话也让我从庞大的系统思考中逃了出来。我笑着答道:“对于你这么独裁的老板,我会根据你的八字命理来分析企业的人格特征,再根据企业所属行业五行来分析其属性,据此依据生克原理得出企业的定位,并由此印证企业的经营理念。”
“接下来,我会从企业文化所对应的五行属性解析出相应的形态、色彩等要素特征,进行构图的审美推敲,同时与其目标客户的文化特征互为印证。”我一口气说完了标识的设计思路。
他点点头,说道:“这样设计出来的标识一定会与企业特有的文化有着高度的契合度。”
“那确实。”我笑道:“不过我只能提出标识形态、色彩等有关要素的特征概念,具体设计还得你另外找平面设计师来完成。”
“为何?”他有些不解。
我回答:“因为我只做顾问,不做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