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借两百年
谨以此文献给----叶卡捷琳娜大帝
“如果我能活到二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在瑰丽的历史长河里,曾经有无数的被世人所铭记的君王,他们或能驰骋
沙场,或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帝国。他们带着国人来到一片又一片沃土,在那里建立自己的新政权......
但是,这其中最令人震惊与富有传奇色彩,并建下巨大丰功伟绩的,当属俄罗斯皇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出生于普鲁士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幼年时的她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闯祸。她的父亲是普鲁士公爵,同时也是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特维尔大公的后裔。而这个出身,尤其是特维尔大公后裔的身份,尤为重要,因为这让索菲娅日后成为皇储妻子成为了可能。
1744年,在俄罗斯伊丽莎白女皇与宫廷反复研究了各种联姻方案后,最终15岁的索菲娅.奥古斯特成为了皇储彼得一世的外孙彼得三世的妻子。
她以为自己的命运从此变好,可是她错了。
当年幼索菲亚与母亲冒着冰雪来到俄国后,她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但随后彼得就说他对索菲娅没有感情,并不爱她,更钟情于一个侍女,迎娶她只是为了执行女皇的旨意。
于是索菲亚便不安起来,幸好她从小的独立性格开始发挥作用了。
她想,要想在俄罗斯站住脚,首先就是要成为一个俄国人。
她开始拼命的学习,她请女皇给她安排最好的老师,学习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如此勤奋艰苦的学习,再加上水土不服,不久索菲娅便因肺炎一病不起,高烧昏迷十几天,宫廷甚至开始为她准备后事,而索菲娅的母亲也招来了路德宗教的牧师来为她准备做临终祈祷。
这时的索菲娅,即便是在大病中,却展现出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甚至可以说是政治头脑。
她拒绝了母亲安排的路德宗牧师,而是请求把教授她俄语和礼仪的东正教牧师请来。
这一举动,让整个俄罗斯宫廷上下,对索菲娅好感激增。
病愈后,索菲娅正式皈依了东正教,那天是1744年6月28日,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从这天起,再没有索菲娅公主。
在彼得与叶卡捷琳娜婚后,她独守空房,并阅读了大量关于政治的书籍,这也为其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1761年,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史称彼得三世。
继位后的彼得黄袍加身,登基坐殿,对叶卡捷琳娜更是蛮横无礼,羞辱有加。
但事物往往都有正反两面,彼得三世虽然登基为皇,但他的才学与能力实在不敢恭维,政治上甚至是天真。
而最合适的替代者,便是深得人心并已初现执政才能的叶卡捷琳娜皇后。
于是她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深得民心。
1762年7月9日,叶卡捷琳娜正式加冕成为皇帝。
一个普鲁士没落贵族家的小公主,远嫁俄罗斯深宫备受欺辱冷遇的女子,到纵横强邻,俯瞰整个欧洲的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一代天骄,莫过如此
这也应了那句----------
假如我能活到两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