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湿热交蒸”到达顶点——大暑节气诗的鉴赏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鉴赏:此诗开篇“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点明大暑时节,意味着秋天即将来临,夏季即将过去。“林钟”是古乐十二律之一,对应六月,强调了时节的变化。接着,“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描绘了大暑夜晚的景象,明月在子夜时分升起,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则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场景,菰果成熟,邀请文人墨客相聚,菰蒲生长在墨池边,富有诗意。最后,“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诗人卷起红色纱帐,将经史典籍置于风中,仿佛在等待清风来翻阅,尽显悠然自得的心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了大暑时节的特点和文人的生活情趣。


《夏日闲放》——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鉴赏:诗中开篇即表明“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因大暑炎热,诗人选择宅居在家,且无宾客来访,尽显宁静。“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通过描写静室下帘、小庭扫地,展现出室内外的整洁与安静。“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诗人撩起衣服、推起头巾,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份闲适。“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早晨枕席清凉,诗人趁机乘凉睡去,生活惬意。“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描绘了午餐简单,夏服轻便,体现了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最后,诗人感慨“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认为生活所需已足够,过多的物品只是累赘,与颜回等箪食瓢饮之人相比,自己已算富贵,表达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


《大暑》——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鉴赏:“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开篇便直抒大暑时节的炎热,烈日高悬,清风难觅,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无奈与期盼清凉的心情。“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面对酷热,诗人只好以经书为枕,借此消遣,同时将瓜果泡入水中,以求解暑,展现了一种悠然的生活态度。“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描绘了寺庙和茅屋在大暑时节的静谧,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清幽。最后,“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尽管天气炎热,但诗人并未因酷热而虚度时光,反而感慨在这样的天气下,更应珍惜光阴,体现了诗人对时光的珍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次韵和象之夏夜作》——黄庶

大暑暴虐如恶酒,意思颓困不可醒。

日官我疑借炎热,昊轮出火星荧荧。

霈然一雨翳晚景,庭树洗出蜩螗声。

微云扫洒供夜坐,造化似解通人情。

清风明月作三友,趣君可买轻连城。

恍然身在冲泊域,目空万状遗骸形。

此特象之入诗国,句句锻炼炉锤精。

穷微心到混沌侧,高处意气扪日星。

诘朝携诗示我读,饥肠馋口逢珍烹。

义幽语险索究解,如手捕虎不敢停。

归来牵勉拾馀思,鱼目愧傍蟾蜍明。

鉴赏:诗人开篇将大暑的炎热比作恶酒,“大暑暴虐如恶酒,意思颓困不可醒”,形象地写出了暑热让人精神萎靡、昏昏沉沉的状态。“日官我疑借炎热,昊轮出火星荧荧”,怀疑是太阳之神借来了炎热,太阳如火星般炽热闪烁,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酷热。接着,“霈然一雨翳晚景,庭树洗出蜩螗声”,笔锋一转,描绘了傍晚时分的一场大雨,大雨遮蔽了晚景,洗净了庭树,蝉鸣也变得更加清脆,给人带来了凉爽。“微云扫洒供夜坐,造化似解通人情”,雨后微云飘散,适合夜坐,诗人感叹大自然仿佛懂得人情,送来清凉。“清风明月作三友,趣君可买轻连城”,化用李白诗句,将清风、明月视为好友,认为这种趣味比连城之璧还珍贵,劝友人珍惜。“恍然身在冲泊域,目空万状遗骸形”,诗人仿佛置身于超脱宁静之地,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享受着这份清凉与宁静。诗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对友人“象之”诗作的赞美,称其诗句句精妙,自己读来如饥肠辘辘之人遇到珍馐美味,对诗中幽微险峻之处反复探究,不敢停歇,最后还自谦自己的诗如鱼目,难以与友人的“蟾蜍明”相比。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鉴赏:诗的开篇“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描绘了大暑夜晚的景象,老柳树上蝉鸣喧闹,荒庭中萤火虫飞舞,以动衬静,展现出夏日夜晚的热闹与宁静。“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则表达了人们正苦于暑热,而万物似乎已察觉到秋意,体现了一种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人们还在承受炎热,而自然界却已悄然发生变化。“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诗人在月下用冷水洗漱,在风中梳理白发,既写出了诗人在大暑夜晚寻求清凉的举动,也流露出一丝岁月流逝的伤感。最后,“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笔锋一转,刻画了夜半时分,有人束带拜见公侯的场景,与前文的宁静和诗人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或许是在感慨人世的忙碌与纷扰,在炎热的大暑夜晚,仍有人为了世俗之事奔波。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鉴赏:杨万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清新活泼的风格著称。此诗中,“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诗人将荷花拟人化,说荷花到了傍晚还为炎热发愁,低着头藏在碧绿的荷叶伞中。一个“愁”字和“藏”字,生动地表现了荷花在大暑酷热下的状态,富有情趣,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天气的炎热。全诗虽短短两句,却意境十足,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夏日傍晚荷花躲在荷叶下的画面,给人以清凉之感和美的享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