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以讲述亚洲文明发展历史为开端,通过讲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一线亚洲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历史把整个亚洲文明进行生动的链接。又通过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引出“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现代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新途径,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交流互鉴,增强文明自信的决心。
一、发展需要包容互鉴
在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中,文明的衰败往往与自我封闭息息相关。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促进一个文明不断发展的必要途径。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中说到:“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纵观历史,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始终在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从未中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包容互鉴,我们都应该用学习借鉴的态度、用兼收并蓄的大度,坚持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始终坚持从文明发展实际出发,包容互鉴,才能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
二、发展需要创新
中华文明延绵5000年的历史至今,始终是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泉。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勇于创新。我们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方向。
三、发展需要平等尊重
每一个国家都是每一种文明的凝聚,是每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习近平主席演讲中说到:“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是平等的,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民族和个人只有做到互相尊重、和谐平等,摒弃傲慢和偏见,才能真正推进国家、民族和个人的交流对话、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