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待“错误”的反思和觉察

娃上小学后,还是激起了很多老母亲焦虑烦躁的情绪。其实娃已经做的很好了,每天可以相对自觉的做作业,读英语,弹钢琴…每天在学习上花3个钟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相当不易了。

而容易让我焦躁的点,似乎永远在于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错误”。单词反复读错,谱子的几个音反复弹错,字写错…似乎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些“反复”的“错误”,因为这些“反复”的“错误”在我看来是拖延和浪费时间。也许,少一些“错误”,就可以早一点结束学习,可以早一点睡觉…

时间,在我这里,好像变成了一道越不过去的坎儿。

…………


但是,如果我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想这些“错误”,那又会怎样呢?

事情的层面:

之所以会成为“反复”的“错误”,是因为,在这个当下,此时此刻,孩子的能力就到这了。他当下的能力让他不足以很快的读对这个单词,弹准这几个音,写好这个字。

如果可以把“错误”看成“困难”,不再把这些反复出现的“错误”叫做“错误”,而把它们仅仅看成是学习中遇见的一些“困难”。孩子需要一个正常的反复试错的过程,才能成功的战胜这些困难,才能爬上一节又一节的台阶,不断的进步。

这不正是我经常告诉他的,“关注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的态度么?

情绪的层面:

我的情绪,那些面对他的“错误”时,焦虑的,烦躁的情绪,所带给他的,正是“不接纳”。

我不接纳他的“错误”,甚至想把因为这些“错误”所带来的所有情绪一起,再扔回给他。

这和无法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什么差别?

我一直努力在做那个涵容他的“容器”,他的情绪我都能接纳,我愿意花很多时间去看见他的情绪,看见他的需求。为什么却不愿意多花些时间,接纳他面对困难时,反复试错的过程?

不是说好了,要做那个永远和他站在一起,打败问题的妈妈么?

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


“妈妈,弹钢琴比我想象的难。”

“那你怎么想呢?是继续学,还是放弃?”

坚定的,“我不会放弃,因为我有目标啊,我要学手风琴的,所以我不会放弃。”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再努力去尝试,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遇见困难,不断的试错,纠错。这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

亲爱的孩子,你比妈妈勇敢多了。

值得欣慰的是,我终于可以在生活中带着反思和觉察,不断调整我的“关系”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学着“看见”,学着与自己和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