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古人说过两句话,一句话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句话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句是说治理国家和做菜是同样的道理,能够做好一顿饭,同样也能把国家治理的仅仅有条;第二句话呢,是一个递进结构,意思是说,只有把自身修炼好了,才能把家庭管理好,进一步才能治理好国家赢得天下,如果自身修养不够家庭都经营不好,那么治国平天下也是白谈。
私以为,古人把下厨和经营小家的重要性比喻的十分贴切。
去年上半年装修完和全女士搭伙后,也算有了自己的小家。我明显感到,这个小家给了自己很多启发。
比如回老家过年这件事。我一向打比方说自己是回家做客,不是主人,尤其爸妈搬到城里后,新房子不熟悉,家里纸巾在哪、杯子在哪、零食在哪都不熟悉,自己招待不过来,客人也招待不了。今年回家三天,第一天下了厨,今天又洗了碗,吃饭的时候还记得招呼做菜的奶奶妈妈落座。回头想想,有些事情也没有刻意去做,只是自己有了小家潜移默化中体验到了操持一个家庭的繁琐之后,更能体会做饭不易,更能体会家庭成员的付出,更能换位思考罢了。可能,这就是所谓成熟懂事的过程。
由于是独生子女加常年住校读书又是个男孩子,家务一向是参与的比较少的。年轻气盛,过年多是关注着热闹,一直不理解过年的时候男人在饭桌上吹牛喝酒,女人辛苦做顿饭为什么一般都是最后在厨房吃。慢慢自己有了家,知道做顿饭确实很多事情,才明白原来有时候真的是没时间和大家一起去上桌。
所以今年过年,不管是在家无聊图个好玩,还是不想奶奶妈妈太累,还是秀逗下我的下厨成果,还是受我爸帮我妈包揽家务的感召,总之,我尝试了去进进厨房。
很多人都说,当自己有了孩子,才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成长付出的点点滴滴,更加感念养育之恩。我现在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小家,才更加体会到父母为一个家庭的付出。
行孝需趁早,父母在,就是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