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到芷江了,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我们来到了和平之城芷江。相对安江农校纪念园而言,这里是个热门景点,
大家一般的路线是先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参观抗战的过程,接着去到龙津风雨桥,感受一下侗族建筑以及美食文化。
去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那里,神圣的气息扑面而来。整个展馆很宽敞,处处是广场。
收藏纪念馆里面展示了很多受降的史料,有当时使用过的一些桌椅,还有一些照片。放映厅里放映着当时受降的影像。对于历史不太熟悉的我来说,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的认知,我也把一些内容读给孩子听。
看到日本人对中国做出的暴行;也看到有很多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了革命成功、为了胜利付出了很多;看到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消息时……我始终眼泛泪花,感受到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不是一句套话,而是确确实实的感想。
晚上回到龙津风雨桥,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这里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地方,国庆节日氛围非常浓郁。灯火璀璨,有闪亮的栩栩如生龙和凤在天空中飞翔,这是我目前见过最好看的龙凤呈祥的画面。人多,逛了一圈就早点回程了。
今天早上再来到风雨桥,感受宁静且凉风习习的风雨桥。
走进天后宫。它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们内陆现存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古色古香,幽深,让人心净如水。
归途中见到天问岛,这次没过去,只能遥遥相望了。
在江边一家美食馆,我尝到了美味的芷江鸭和松茸瘦肉汤。老板娘人很不错,她一天到晚都非常劳累,因为我们中午晚上都在他家吃。他们一家几口人经营这个餐馆,有人负责前台接待,有人负责端菜、打扫,有人负责后厨。两个小朋友暂时没人管,因为大人们都在忙。
做生意的家庭也有很多无奈的地方,这让我想起了留守儿童。这边的留守儿童应该比前些年要少一点了,我们见过好几个人,不管是开滴滴的还是酒店的服务员,都说前些年在广东那里打过工,一去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我想当时留守儿童的情况应该会稍微严重一些。现在至少孩子是待在家长身边的。
现在看来,家人这么忙碌的话,最好家长有时间能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些他能做的事,来增强他自己的成就感,让孩子帮家里人做事,也帮顾客解决问题,例如,指引一个洗手间在哪儿,拿一下纸巾,备一下筷子。我想孩子这是能够做好的,还可以奖励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因为这是他们的劳动所得。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今晚回到家了,大家都很疲惫,回到家给家人熬点小米粥,给孩子煲点紫苏水(因为打喷嚏多次,怕是着凉),煲好之后泡脚,喝小米粥,发汗后换衣服,一波操作后,我也发现自己脚酸了,眼看就要完事了,女儿说鞋子被滴湿了,我说用布擦干,她不买帐(小孩的完美主义)于是我开始火了:“为什么这样,擦了还不行,你有没有想过妈妈?我很累了。”
现在想来,累了就不要做那么多了,自己都没有能量,怎么去照顾人呢。
《爱的法则》中就提到“若你是干涸的,我便不能被你滋养。若你滋养我而干涸你,本质上无法成立,因为剥削你并不能让我得到滋养。”
累了就多歇歇,别急着把事情都马上做完,说不定不做也不会有什么事(感冒)。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孩子的意愿中,孩子其实挺无辜的。
当父母的,且行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