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李笑来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不黑不吹,自觉这本书应该叫《给年轻人的XXX个建议》,从学习到交友识人、人生态度、理财等多方面通过作者自己的人生给后来者经验。于我,以下几点颇有启发,特此记录。
㈠:七年就是一辈子。
为什么七年就是一辈子呢?
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啊,从幼年到青年到中年最后老年,这个完整的时间历程才构成了人的一辈子,每个阶段我们的从生理到心理都是不同的,缺少了任何一个阶段人生都是不完整的,都不叫一辈子。
那七年就是一辈子是什么意思呢?
⒈七年就应该给自己一个总结。这七年我要习得了一个技能、干成了一番事业……也给自己下一个七年定下目标,这七年我要……把一辈子分成一个又一个七年,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规划和经历。
⒉给自己紧迫感,恨不得马上行动的紧迫感。不要觉得自己的人生还很长,什么都留到以后做。最根本的学习方法是实践和行动。
㈡:学会了学习再学习。
为什么要学会学习再学习?
努力和坚持并不是资本,因为那本就应该。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大学,经过一次又一次分流,最后剩下的,同到一个地方的人,条件其实是差不多的,真的应了这句话,努力不再是资本,因为大家都努力,因为那本就应当,那么我们靠什么超越同样努力的同伴?高效的学习。
真正的学习一定是讲方法的,先学会了学习再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如经过这么多天的作业,我最近在反思我写作这事儿,没有技巧的写作真的不行了,怕自己没成作家成话唠,所以现在还有准备去系统学习写作。也就是学会学习。
如何学会学习?
链接笔者之前的文章,关于如何让自己的碎片学习高效:
而《新生》的观点更倾向于讲系统学习:一本书要从概念入手慢读。
但两本书其实异曲同工,都传达了一句话:“信息这东西,必须系统才有价值。”
在《高效学习》中这叫框架力;在《新生》中这叫从概念和方法论入手了解到很多其他相关的概念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得到信息网,形成系统。
㈢:情绪与目标无关,相对于“达成目标”只有行动才是相关事件。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明白;争论的目的是为了彻底说服对方。同样在论,一个有情绪一个无情绪,达成的目的却全然不同。
我性子急,怕麻烦,一件事讲了一遍决不爱讲二遍,所以做团支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一度在我们班风评很不好,原因就在于大家觉得我高高在上脾气不好。后来也是自己脾气发了,同学讨厌了,工作还没完成。就开始反思自己,今天我们班的入团志愿书的确要交,明明讲过但同学交的的确不和要求,生气有用吗?怎么样有用?指导他完成……一位学长聊天开玩笑“做班干部让自己变得更卑微。”,想到这事才真的开始颇有同感。
没情绪以后就开始反思:为什么我明明讲了,他明明听了,事情还是没做好?这其中未必没有我讲没讲明白的问题。后来我一般讲之前会大概给自己打个稿子,条理尽可能简明,也会忍住脾气耐心重复,果然在我们班风评好转:“某某某其实还挺好。”
所以啊,人还是要理性,做有意义的事,少动无意义的脾气。
总结:
在这本书,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学习”“行动”“复利”。就将这三个关键词连成一句话来做总结:
带着复利思维(目的性),学习(积累知识)而后行动(用知识创造价值),过好每一辈子。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