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跟青春期孩子沟通说“Yes”就对了

王爱玲中十五焦点团队第646天分享

好妈妈学习成长团第37篇分享

最近这几年,接触青春期孩子比较多。接触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更多。家长经常说的话是:

“你现在初三,还有半年就中考了。怎么天天还跟没事人似的,看小说、打游戏、不学无术,你知不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打苦工都赚不到钱?”                                             
                     
“你走路不能挺直腰吗?本来个子就矮,还驮着背,一点朝气都没有。”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不仅要上学,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做饭。就这样,我的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你看看你,天天什么不干,就学习,还能考成那样!你对得起谁?”               
“以后不要跟小涛玩了。那个孩子,从小爹妈不管,学习又差。你跟他一起玩,能学到什么?还是和小欢、小闫玩吧,那俩是好孩子。”

细心的朋友有没有发现,每句话里都有“不要”、“不行”、“不能”。我打赌,一句没说过的家长,要么对自己不够诚实,要么孩子还没上学。反正我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也同样的话控诉过自己的孩子。

所有说这些话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 你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要告诉你,说这些是为你好。

“初三了,要好好学习。有文化,才有好工作。”对吗?对。                   
“                                             
“走路要挺直腰。”对吗?对。       
“你天天啥也不干,一门心思学习,应该考个好成绩。”对吗?对。         
“不要跟那些学习差没人管的孩子玩。要和好孩子玩。”对吗?对。

问题来了。这么正确无比的话, 孩子是怎样反应的呢。

“行了,知道了。你烦不烦?”当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                   
“小刘怎么不好了?我就喜欢跟他玩。你能不能别管我?”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掏心掏肺对你好的话,怎么就听不进去啊!其实,就是因为父母说的太正确了,每一句话里都是在指导,在评判,在告诫。听到孩子的耳朵里,都是在贬低孩子的审美、判断、相貌和择友能力。

当父母无比正确的时候,就是在告诉孩子:你是错的。

而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最反感的就是建议和否定。著名的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十几岁的孩子对他人的建议和否定感到愤怒,他们努力让自己显得成熟,独立和自主。”

青春期的孩子,第二性特征开始发育,他的内心世界是混乱的,迷茫的,身体的发育让他们有了力量,开始探索外面的世界,无数的谜团他们又无力解读。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既好奇有迷茫,既勇敢又胆怯,既向往又彷徨。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就是你越是反对的,孩子越好奇,越想尝试。父母的禁止的,会把孩子推到事情的另一端。比如,你禁止孩子上网,他不会停止上网,而且会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上网;你不让接近异性影响学习,我就想看看到底会不会影响学习。你说我不行,我还干嘛要做好呢?不行是你说的呀!不用费劲努力也得不到你的认可和肯定,不如游戏里,打一关就能得到奖励和赞美,满血复活的感觉也让我超自信!

而我们给到孩子的是什么?——指责,抱怨,批评。孩子的感受什么?——失落,受挫,无力,沮丧,懊悔,甚至愤怒。这些感受是负能量,让人不舒服的。换位思考一下,谁愿意背负着负能量的包袱去努力?

有研究证明,人在受到激励时,心情愉悦时,心理能量指数高,收到批评指责受挫时,心理能量指数低。所以,父母跟孩子交流沟通,把“No”变成“Yes”,对抗可能会减少很多。我们试着把刚才说的话,重新演绎一下:

你现在初三,还有半年就中考了。妈妈相信你心里肯定有计划,能不能跟妈妈聊聊你怎么安排你学习的?  (否定的话只会激起孩子的愤怒。肯定和相信孩子,有他的计划和打算。怎么做到相信,我们回头聊。)               
“妈妈记得上次咱们去逛街时,你走路挺直腰吗?看起来特精神,碰巧被妈妈的同事见到了,上班时还跟我夸你呢!”(寻找孩子曾经做的好的时候,激励孩子继续多做好的。)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不仅要上学,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做饭。看到你现在能全身心的学习, 不用再吃妈妈小时候的苦,妈妈真高兴 。你有没有感觉学习上有吃力的地方,看看妈妈能帮你点什么?                             
“妈妈看到你跟同学相处的很融洽,连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小涛也喜欢跟你一起玩。妈妈很想知道你喜欢小涛身上的哪些优点,让你们成了好朋友?

假如父母这么说,孩子会有什么感受,什么反应呢?会不会感受到被父母尊重,信任,理解和肯定?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被人认同。”每个人天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同样的,也都惧怕被责难。所以,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多说“Yes”就对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