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疯狂的从南到北,为了一首未唱的《谢谢》,去了一场从未计划过的演唱会,也算够任性了。也许无意和刻意是 为了证明自己的心还有一点选择和温度。毅然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疲惫之余就是更多的思考。人大概就是这样的,只有看多了,才能让心相对平静于止。能让人真正平静的是内心的强大。那种没脾气的状态,是足够强大的标志之一。而自律是另一种升华。
行走在路上,两条腿会疲惫,可心是活的,跳动的节奏,生活的气息,点点滴滴间弥漫了一座城市的日常。脚下的每一步都漫无目的,只为感受。看到的一切都是随心所欲,只为内心窃窃的恻隐。没有陪伴的独自行走,毫无目地的悠然骑行,每寸肌肤都能感受历史遗留给帝都的那份幽深, 镌刻在久远尘埃里的故事,谁也只是听听。泛白的天际,弥留的心意,都会随着时间淡去。只是每个人的历程不同。走的路多了,看的风景多了,看似躁动的心却越发的平静了。有人说,岁数大了,人就会日趋平淡,计较的少了,期待的少了,所以也就无欲则刚了。其实感觉和岁月无关,可能也和经历无关,这其实就是身心合一和思考深度的因果关系。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几十载,经历多多,可未必就会有所感悟。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两袖空空,走一遭即尽兴。所有的争取得失都是自我的计较。任何时期的个性都是时代产物。很多人,心无旁骛,无所求,粗茶淡饭,麻布蓑衣,是一种隐士之心,是一种孑然之意,不是每个人可以拥有这样的心境,得道的境界需要忍受孤独,尝遍艰辛和痛苦,有所欲而欲未满,欲漫而泻倾又成了从头来过,人生的圆融修炼是要有克制的能力的。这一切都是融会贯通的过程,悟性很重要,坚持很困难,觉知若无,一切归零。
成长是一门功课,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径去做好这个功课。无法效仿,更不能重复,只有靠自己一步步走。淡一点,是控制内心的一种方式,冥想也好,正念也罢,斗不过是为了让心静下来,做好自己,才可以去成就未来的自己,处理了自己的各种逻辑和关系,才能处理了和外界他人的联结。
朋友说,活着真难。其实不是活着难,是自己成长难。出生后的每个阶段都是人生的一种过渡,没有过好的上一程总会让下一程难堪,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有些错可以逆转,可大部分是不能的,因为人都向往美好,缺少忍受,不愿意去面对,更别说接受。惰性使然,贪念怂恿。
一个成熟的人必然是可以忍受孤独和承受一切的痛苦的。因为身体与心灵的同步是作为人很难企及的一个高度。所谓的掌控自我也是一种欲望和情绪的深度理解,习惯不过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好比责任一样在道德范畴掌控自我。所以,但凡在成长过程中脱节的人,必然在死亡前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少男少女问题,为什么有情感出轨问题,为什么有老年孤独问题,传统与现代的交错,让社会节奏失去了理智,人的思想自然也少了很多深度。流于表面的生活和计划看似完美,和谐,终究会有爆发的时刻来临。
一切人为本源的话题都是没有边际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同体的。自然也是最有意思的。所以人类社会精神世界和自我探索高于一切,少数概率是真理的。求同存异之余,坚持思考和自我是活着的支撑。以便老了可以编撰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