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昭《毫无必要的热情》读一遍,觉得好,眼冷心热手稳,不矫饰。能进入情境,却是别人的经验和眼光,看过即忘,不好说自己读过,回头再读,试试新鲜过后还会不会喜欢,也是较劲。
这样还是不敢说。看三遍才敢说话,五遍才敢提笔。这才哪里呢!但不说就放不下,总在一个地方卡着,自己劝自己,没关系,写了就好了。明白逻辑不通,一意孤行。
读书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在别人身上看到一部分自己。心里想的讲不出,有人讲了,刚好击中,觉得的确如此,从此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也可以不知道。
刘中间出国学习,觉得那段日子跟之前之后都没有关系,不像是真的。前几日,朋友来玩儿,陪了一天。过后回忆,那天就是这个样子,与前后无关,像单独开辟出来的时空,又真又假。路上和朋友讲,像不像女大学生出门逛街?或者是离得并不远的缘故。买东西店主会讲“看你们是学生”。也可能矫情过度。这算是开发新的体验,凭空有了另外的一天。
还有一句,做家务有永恒感。是能让人静下来。想逃跑,又不甘心,不知道做什么好,就安排自己每天做点家务。眼睛看到干净,心里也释放了。不止做家务,手工活儿都行,所以有一潜在理想,当个随便什么匠人,只动手不用脑,也不用讲话,眼神集中精神专注,全世界就剩自己和眼前工作。过分自我了。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