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家族群里,大舅问了个很哲学的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大舅今年刚好50,儿女双全,且都已结婚生子,父亲过世,尚有老母,可以说人生大事,除了死,他都经历过了。对了,半年前离了婚。他提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奇怪。群里各种声音都有,先是讨论哲学,又说什么成长,我说:没有经过同意就被生下来了,那就活着呗,还能为了什么。总不能像玩游戏一样,下载好看了一眼无感再卸载了吧。
真的很巧,前几天也和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加上柴米油盐和吵架,人生大抵就是个体验的过程吧。刚刚看完《巨婴国》,里面提到要活的真实,种种问题,向问寻求答案只能找到事情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存在于内心。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也告诉我们,凡事要内求。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你可以按照大多数的游戏规则玩耍,不断的打怪升级,攒钱买装备。可以钻bug的空子,剑走偏锋。牛逼的可以修改游戏,自己制定规则。当然,也可以自己选择退出游戏,game over。人生有无数可能性,问题是,有没有勇气去选择过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人生。或者说,选择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有人说,人生本来没有意义。感觉人生的意义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如果都去问别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永远找不到答案,因为只有自己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意义的。活着,虽然听说看书知道人生是这样一个过程,但必须亲自去经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房子车子这是一种追求,但有的人没有这些照样活的很好,甚至比一般人好,因为他遵从了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好。
这两段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这几天的经历和今天这本书,让我领悟到“真实”的力量。之所以总是满腹委屈,总是愤懑与抱怨,总是不开心,因为我是典型的“中国式老好人”,无限讨好别人而压抑自己的需求,同时自卑自恋,又觉得自己的需求是不正当的可耻的,于是总是出于被动,总是等待别人做出选择和决定。
我总是说先生霸道、大男子主义,遇事总是自己决定好最后只是通知我一下,除了他本身自带的一部分性格外,也是我“纵容”他如此,因为我总是等着他去处理去决定,我总是缩在后面做那个什么都做不了的弱者。事实上,我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我压抑了自己的欲望,否定了自己的能力,觉得他无所不能,全权委托。事实上,他也会犯错误,他处理的方式也不是最好的,甚至某些事完全背离我的意愿,这又引发我的怨气,觉得他不靠谱。所以,对他,我是存在一种很矛盾的心理,而在此之前,我毫无察觉。当然,也有夸大自己的影响的嫌疑,但总归是有这部分原因的。
《巨婴国》讲述了集体“找妈”的心理,映照出自己的内心,从小到大,我总是觉得自己是弱者,是应该被保护的那个,非常依赖别人。事实上,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自己照顾好,甚至,在陌生的环境里还会扮演保护者的角色,这是一种惯性模式,今天正式意识到。
武志红老师的书看过了几本,可以串联起来一起看,得到很大的启发,一点点的深入了解自己,发现以前不知道的问题,推荐阅读。书单如下:《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巨婴国》。目前读了这四本,其中《为何家会伤人》震撼最大,要说缺点的话,就是事例有很多重复,不过倒是帮助理解,推荐阅读。
最后,愿每个人都能找到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活出激情,活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