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去不了的地方,令人神往。
想去《盗墓笔记》云顶天宫青铜门后,探寻终极的秘密。
想去《红楼梦》里大观园芦雪庵,听他们联诗,在旁边吃烤鹿肉。
更想去100年多前,南北战争期间,美国乡村一户小楼中,马奇家的四姐妹正围坐在火炉前,她们一起排演戏剧,聊天打闹,再过一会,母亲马奇太太就要带着爸爸的信归家了,大家又能围在母亲身边,听妈妈念信。
作为一个女性,读过《小妇人》何其幸运。
小时候看儿童版,它满足了豆蔻年华的全部幻想,四个相亲相爱、性格各异的姐妹,妈妈温和善良,爸爸正直勇敢,家虽不富裕但温馨幸福,隔壁有个帅气多金的小哥哥是姐妹们最好的朋友。在4个女孩中,找到和自己最像的,看她仿佛在看自己。
它告诉读者,女孩在成长中,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虚荣、胆怯、鲁莽、迷茫。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成年后看到94电影版,才发现小时候看到那个在草坪上一家人玩耍的画面并不是最终小说的结局,伤感贝丝逝去,无奈姐妹天各一方,遗憾乔和劳里成不了情侣。
她们从平原一路打闹嬉戏,走入成人的丛林世界挥手告别,各自寻路,选择不同的婚姻,选择不同的事业,选择不同的生活。人总会长大,青春终将散场。
2019年版撤档暂时无法看到,让人到中年的我,忍不住重读《小妇人》,有了更多体会。
对乔拒接劳里的求婚释然了,青梅竹马总会飘散。欣赏小时候讨厌的艾米。发现四个女孩如此多彩,源于母亲马奇太太的教育,她教育孩子们自尊自爱、善良正直,支持女儿的想法和爱好,但从不强行扭转女儿的个性。
四个姐妹,两人一组,分了两条大路径,有追求自我价值的“大女主”,也有追求家庭幸福的“小女人”。每组姐妹又互为AB面,让我们看到多样性、多面性,她们都幸福快乐,因为她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人生各自精彩。
正如杨绛先生说,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乔与贝丝 :乔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贝丝按照自己的样子生活
现在的影视作品,总在妖魔化对事业、对自我有追求的女性。“女强人”等同于灭绝师太,她们冰冷阴险,浑身是刺,不近人情,仇视男人,反婚姻反爱情反伦理反自然。
一百多年前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柯特笔下的乡村女孩,在那个女孩只能做女佣、女工、家庭教师、家庭妇女的年代,有无惧歧视和固有偏见的勇气,她们温暖美好,各不相同。
二姐乔和三姐贝丝的关系最好,她们三观更契合,追求自我价值,在意自己感受,不被世俗影响。尽管她们性格截然相反,追求的方式也一个向外扩展,一个呵护内心宁静。
老二乔是书中第一女主角,是作者的影子,她勇敢倔强,爱好写作,从小就励志当作家。在那个女孩都在家缝缝补补的年代,想像男人一样有一番作为,像极了贾探春。
她大气有担当,为了维持家庭开支,卖掉自己的长发,面对家人的震惊,她当时帅气、洒脱,但在夜里,也会偷偷流泪,哭着对妈妈说,后悔了。马奇夫人微笑着拥抱女儿乔入怀中,这眼泪中能看到十几岁女孩的可爱和真实。
她热爱好写作、读书,高度专注。壁炉烧破了裙子也毫不在意,要和姐姐共用一双手套去舞会也无所谓,裙子后面有破洞,在舞会只能背靠着墙,她完全没有尴尬难过,没有为贫穷自卑。但她也会为了姑妈不选她,而带妹妹艾米去欧洲伴游而失落难过。她淡薄物质世俗,却并不脱离人情尘世,有血有肉。
小时候,她和劳里感情最好。劳里家境优越且善良热情随和。他眼里心里只有一个乔,维护她,尊重她,鼓励她,欣赏她。长大后,乔却最终拒绝劳里的求婚,让无数人遗憾叹息。
乔不是林黛玉,她是贾探春,注定扬帆远航。劳里是贾宝玉,想姐妹们和他一直生活在大观园的青春王国。
他们在成长岁月里有情感相伴,但在精神层面,乔已经飞跃到更远的地方。所以多年后重看,乔爱上那个大20岁,贫穷的教授巴尔先生,是她幸福所选,因为丰盈的灵魂才能与独立超然的她匹配。
在女性追寻理想生活的路上,贝丝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多样性。
贝丝最温和、善良,在姐妹们吵架时调和。她平和,淡然,从不抱怨贫穷,珍惜亲情和自己拥有的一切。连破旧的洋娃娃都被她洗干净缝好,细心照料。她就喜欢在家里。
她爱好音乐,却没有功利心,她的琴艺打动劳里的爷爷,送她钢琴。她内向害羞,不愿与外人接触,但她也很勇敢,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照顾得了猩红热的邻居孩子。鼓起勇气和劳里都怕的“怪老头”爷爷一起弹琴。
虽然早早病逝,但她会被人记得。她有颗悲悯之心,用一丝微光照亮四周,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怡然自得。
独立、勇敢的女孩,不光像乔一样勇往直前,万丈光芒,要有作品,有成就,还有贝丝这样,一直按照自己的样子活着,内向不必强装外向,害羞不必以此为耻。
梅格和艾米:无论贫穷富贵,你都能永远爱他?我能
小时候女孩被问到,长大了,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答案有当女科学、女老师、女医生。如果有哪个女孩,说出她的理想,是找一个很相爱的老公,当一个幸福的妈妈,生很多宝宝,一家人快乐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理想是要被斥责,被要求改正,被训斥没出息。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总是极端化,一边妖魔化女强人,一边又在羞辱鄙视回归家庭的女性。即便一个陌生老太,都可以指着抱着孩子拎着菜的全职妈妈说:“你不上班啊,你靠老公养啊,你老公不要你怎么办?”
我们鼓励女性追求自我、追求事业,可有的女孩就是喜欢温馨的家庭生活,喜欢给家人烤蛋糕,给丈夫织毛衣,陪伴宝宝成长,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她们的梦想就该被歧视吗?不允许有不一样的声音,那我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梦想有大有小,但没有高低之分。
大姐梅格和四妹艾米关系最好,她们都渴望圆满的爱情和婚姻。即便两人的婚姻从世俗层面上看,截然相反,一个嫁给穷人布鲁克,一个嫁给富人劳里,但都在各自的婚姻中体会着不同的甜蜜和压力。
梅格最漂亮,她和有钱人家的姐妹们一起玩,被隆重打扮一番,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但她见过世面后,没有心生向往,盲从追随,反而认清自己的虚荣荒唐可笑。少女时,她也有职业梦想,但成年后,她更留恋家庭,和爱人相守,成为好妈妈。
她有选择权,她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世俗概念里好的。
小时候最讨厌老四艾米,觉得她拜金物质,颇有心计,总和乔吵架,烧了乔的手稿,最后代替乔陪姑姑去欧洲,她和劳里在一起,简直是心里过不去的坎。
大概源于我们小时候,总是被教育女孩要乖巧听话,顺从恬静,安贫乐道。一个有野心,对财富对自我有规划有要求,直面自己欲望的女孩,都被当做“反面角色”。
新版电影《小妇人》中,艾米从姐姐身后走了出来,成为和乔一样闪光的角色,不是艾米变了,而是我们的观念变了,我们懂得欣赏艾米了。
她对人生有规划,从小就励志当画家,并勤于练习。对自我有要求,睡觉都用夹子夹着鼻子。她有能力让古怪刻薄的姑妈喜欢她。当她发现自己的绘画天赋,不足以成为一个画家,及时停止面对现实,也是一种智慧。
对于劳里,我认为她在童年就心动了。劳里和乔去滑冰玩耍时,她会偷偷追随,还掉进了冰窟窿里。被独自送去姑妈家,劳里的陪伴温暖了她,她说担心死之前没人吻她,看似童言无忌,其实是这个早熟的少女在向劳里表白。劳里被乔拒绝,在欧洲开始颓废生活的时候,艾米点醒他,却不趁虚而入,而是等待劳里成熟、冷静后,发现她的光芒,他爱的是艾米,而不是乔的妹妹。
后记:
无论她们活着还是逝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追求事业还是回归家庭,是去大城市打拼还是留着家乡父母身边,她们都很快乐、幸福,因为她们遵从内心的选择,不和别人比较,没有不甘,没有遗憾。
4个女孩的人生不同,各自精彩,源于背后有一个好妈妈——马奇太太,她教导孩子们对待学习、工作、贫富的态度,让孩子们拥有诚实、善良、正直、勤劳的品质。
但从不强行扭转孩子的性格,尊重孩子的不同个性,她从不会对乔说:“女孩就该有女孩的样子。”而是说我的乔最勇敢。更不会对贝丝说:“你就不能大方点,瞧你胆小懦弱的样子,瞧你没出息的样子。”而是把贝丝温柔拥入怀中。
她教育孩子,但不干涉孩子的生活方式,她不会对梅格说:“嫁给布鲁克,你这辈子跟着受穷,他有房有车吗?”她说过宁愿女儿们不富裕,但是快乐幸福。
她不会对艾米说:“你小小年纪就如此拜金,你是反面女二号。”她引导孩子明白,金钱财富并不肮脏,只要不做他们的奴隶,好的物质条件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欲望也不是野兽,不该被压抑和指责,正确对待,欲望是人奋斗的动力。
肖骁在《奇葩说》讲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
我留长发,穿成这样,不是因为我本来如此,是因为小时候,我妈妈就对我说,只要你没有伤害别人,你没做错,就不要随便改变自己。
原来他们背后,都有同样这样开明、睿智、通达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