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本文之前:以下内容仅探讨整个P2P行业,不针对具体某家公司。持有牌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是金融系统的一部分,受相关机构的监管,但良莠不齐,风险自辨。
近期P2P持续爆雷,不少朋友都蒙受了损失,令人心痛。
一些朋友问我怎么办,我说很难办。多事之秋,有些钱我们没本事挣的,与其像我前面讲过的那个老大爷一样每天操心要去公司转一圈,还不如把钱放到稳一点的地方,晚上睡觉也安心。
那么,P2P到底怎么了?
先说结论,从13年P2P开始兴起那会开始我就开始关注这个新兴行业,当市场发展到四五千家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个行业容不下那么多鱼龙混杂的参与者,迟早要崩。中间陆陆续续淘汰了一批挂羊头卖狗肉的资金盘,现在还剩两千来家,很遗憾的是,还远未到终点。我的结论是最终整个行业还剩下两百来家P2P企业才是合理的规模的。也就是说,还有90%的公司可能要清理出局,如果你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行业,而只是听某个不是特别专业的朋友建议而进行的投资,有90%的可能性会蒙受损失。
立个flag,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会从产品顶层设计、法律环境、外部监管、投资者、公司控制人、信贷原则、竞品分析等多个方面浅析一下为什么我不看好P2P行业的未来走向。欢迎各位投资者、理财行业从业人员持续关注,不论后台留言还是文章下留言都可,思想要交流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今天,我们先来聊聊P2P这个“金融产品”的设计原理。
......我偷个懒不高兴打字了,此处先省去“P2P”的介绍部分,不了解的自行百度 ......
总之,原则上讲P2P公司定位的是“信息中介”,不承担类似银行那种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角色。而实际上呢?这只不过是一场文字和制度的游戏罢了。
目前来看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P2P,实际上干的就是银行在做的活,吸收不特定人群的存款并发放贷款,无论你用如何华丽的辞藻修饰,都无法掩盖它的本质。
说实话,这么多年我只见过一个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借贷信息中介平台---借贷宝,只可惜,现在已经凉凉到连百度都找不到官网了。
什么叫信息中介,撮合借贷双方?就是平台充当红娘,介绍放款人和借款人认识,两个看对眼了就能进行交易了。只不过借款人只在乎放款人有没有钱,而放款人却要考察借款人的一系列信用情况,判断他有没有还本付息的能力。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红娘撮合男女朋友,男方只要求女方漂亮就行,这个一眼就鉴定完毕了。而女方要考虑男方工作稳不稳定,性格好不好,家庭观念强不强,有没有不良嗜好等一系列难以一下就辨别清楚的因素。如果红娘坚守中介的原则,工作做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剩下谈恋爱的部分就让小两口自己去进一步了解吧。万一哪天姑娘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也只能怪自己当初眼瞎没好好考察,总不能去怪人家红娘没有手把手教她如何去辨别人渣。
而事实上呢?现在的红娘除了介绍人,还充当起了父母的角色进行包办婚姻。女方美就行了,你管男方长得帅还是丑,有钱还是没钱反正就这么嫁了吧。万一婚后男方对女方不好,工资不按时上交反而去外面养了狐狸精,公公婆婆就来劝导,算了算了,我教子无方,你也不要在意,这是我小儿子偷偷给我俩老的存的私房钱,你拿去用吧,别再怪我大儿子不好就行了。结果,第二天小儿媳发现私房钱的事,醋劲大发,然后就开始上演狗血剧情了。。。哎,编个故事真累。
反正我想说的是,所谓信息中介,就是把借贷双方的信息特别是借款人的信息充分公开,由放款人根据信息自行决策是否放款,如果由此引发的不良债务也应有放款人自行承担。
可是,现在来看,基本上放款人根本看不到借款人的详细信息,更谈不上投资决策了,一切信息判断就交由P2P公司去处理。而当发生坏账的时候,大多P2P公司无论说是不良债权转让,还是担保公司先行赔付,都有“刚兑”的概念在里面,即P2P公司将该笔不良账款承担下来,自行赔付投资者本息。
那么这种“刚兑”好不好?
如果说是经营形式良好平台盈利的情况下没什么问题,但一旦坏账率高企,则会影响所有人的利益。
打个比方,之前投资者A和B手里各有100元钱想投资,就放到甲平台上放款。而恰好有两家企业三原色和长生物遇到了难处走投无路银行贷款无门只好来私人借款,一看都是上市公司哎应该借钱能还的吧,于是平台把A的100块借给三原色,把B的100块借给长生物。到现在该还钱的时候,三原色度过难关又有钱了,连本带息把110块还了回来,而长生物众望所归要凉凉了,血本无归。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在甲平台上的A和B该怎么办?
如果是纯粹的信息中介,A应该获得110块,B则投资打水漂,平台继续运作。而实际情况呢?平台发一个抱歉的说明,然后倒闭清算,A和B各得55块。
就是说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投资者根本不需要考虑借款人的情况,信息都知道的不全谈何“信息中介”?钱拿不拿的回来,全指望平台的投资水平。
所以,可以这么讲,几乎全中国的P2P都是“伪中介”真银行。
不过,也没办法,这是中国国情,投资者的意识中还没有根植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概念。如果收益完全根据风险来定价,那么低风险的产品几乎不会有人来买。一般都是如下的心理动态:
我都来做P2P了,还会在乎那点风险?服务员,哪个收益高给我上哪个!
不得不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了那么多年了,投资者教育做的就是好,看看人家的P2P是怎么样的呢?
可以看到FICO Range(打个比喻就是美国版的芝麻信用分)不同,Interest Rate Range(收益率)也不同。不同的产品之间收益差距还很大,而这一切都是投资者自己去做选择衡量。而且他们的收益波动真的很大,低的2%,高的30%,就看你能不能承受的起。
所以,做为投资者,你如果在中国选择投资了P2P,那么你就失去了对财富的掌控,你能做的就只是祈祷,希望这个平台不要太坑。
可事实是,参考我以上说的,90%的平台都是坑,区别在于坑深坑浅而已。
投资是一场修行。
你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你的转发,可能保护一个家庭。
做好投资者教育,保护金融消费者,一直在路上。
感谢您的关注!公众号:给行长拎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