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出差回家的路上,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很多,能够平民化且普及的交通莫过于高铁,这是不是大多数人的感觉我不敢说,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当然,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我的很多同学或朋友就有超过五个小时以上的旅程选择飞机,五小时以内的行程首选还是高铁,至于开车去旅行的话,一般只会在休闲的时候选择,说回来火车车票的购买现在基本上是在网上购买的,有个手机什么都方便了,不像若干年前,在火车车站及购票点人山人海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节假日,一票难求的现象好像看不到了。
前不久回了趟老家,按约定的时间返回自己的家中,当然是异地,目前最快的铁路也就不到是个小时的车程,加之城中地铁与高铁的对接很流畅,相对之前的返乡之旅自然就节省了很多的旅行时间,心中的舒坦自不必说,但接下来在行程中的见闻就有些煞风景了,同先进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表现得就不是很应景。
镜像一,宽敞的和谐号列车,熙熙攘攘的上了一些乘客,由于是周末的早晨八点始发,年轻人选择这么早出门的可能还是有些少的,临到开车前的几分钟,车厢里还有稀稀拉拉的空位,可能运气较好,我选了三个人的一排的靠窗位置,坐在过道旁的小伙约莫三十岁左右,但体型和重量可不是那么的年轻了,全程没见他起过身,但仍能感觉到不会少于一米八以上,至于体重的话,看看座椅那种充满的样子,以我的能力估计至少二百斤以上吧,戴着付眼镜,看起来还算斯文,当然绝对不是那种文弱型的了。本来我是从乡下的小县城赶过来乘车的,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了,妹夫开车送我过来已经距离发车时间不多了,昨天又跑了一天的业务,晚上还参加了一个推不掉的应酬,休息的不是很好,所以感觉有些辛苦,本想好好的在车上睡一觉,启动发车后刚刚迷糊上,旁边便发出了如雷的呼噜声,而且节奏感很强,我这个敏感的神经基本就会跟着颤抖了,心里的烦躁本想看看书的,随身带的一本书也根本看不下去了,中间为了逃避一下,打断了一下这小伙子,走到列车车厢连接处站了一会,小伙子的睡觉暂时被中断了。我在想,也许这小伙子是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加班太累了吧,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象他这样的年纪,这个时候应该是在家睡懒觉的吧,这么奔波的也确实不容易啊,周边的旅客反响不一,有嫌弃眼神的,有漠不关心态度的,也有表情吝惜的。本家的感受是有些难受的,但思想起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会想起二十多年前到日本出差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到京都的车上,除了车内服务员的很轻柔的叫卖声,其他的杂音几乎没有,我们看到的乘客不是在打盹(没有呼噜声)就是在看书,弄得我们随行第一次乘坐高铁的兴奋都抑制到了,不敢大声喧哗地议论,回忆起来有些惭愧,或者说我们乘客的无拘无束也许没有感觉影响到别的乘客吧。
镜像二,一个多小时后,第一个停靠车站到了,有上有下的乘客在车厢里热闹了几分钟,前面和后面换上了新来的乘客,后面的乘客让人印象有点深,从上车的那一刻起,一直用我听起来不大懂的方言在大声视频与远方的老乡聊天,眉飞色舞的,愉快而无忌,旁若无人地时而大笑,时而嗔骂,想必是快乐不避嫌啊!旁边的乘客看起来苦不堪言,一定是被噪音干扰到了,相比这声音,隔壁小哥的鼾声似乎温柔的多了,我忍不住起身以上洗手间的名义偷瞄了一下这乘客,约莫四十多岁的年龄,看那样子混社会的表情一展无余,我天生的对这类人有恐惧感,不敢造次地把座椅调整向前靠了一下,也算是远离的一种态度吧,好在这乘客只有一站地车程,下一站就下车了,阿弥陀佛,心底里没有留下余悸。
镜像三,再说一同上车坐在我前面的乘客,甫一上车就把靠背调到最靠后的位置,让我瞬间就感受了压抑,而且明明列车广播里有提醒看视频尽量小声,为免影响他人休息,请用耳机助听,这老兄全然没有听到似的,表情如醉如痴。
镜像四,早起了,没有清空身体的垃圾,在车上坐了不久便有反应了,不得不去车上的厕所享用一下公共服务,可刚进厕所蹲下,就听到广播里播出了请厕所方便的乘客不要吸烟,而且一旦被发现会被治安警告或拘留,并报当事人征信榜单,听言如此,即刻如坐针毡,匆匆起身,直到下车也没有如厕的兴趣了,即便有点尿急。
以上便是本人本次高铁行程的所见所闻,不知列位看了感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