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过了除夕,之后的初一开始到我初九我离家,几天里几乎是闲不下来的,要去几位亲戚家拜年,留下来吃上一顿团聚饭。
家族的男人们聚在一起总是要喝酒的,我也到了喝酒的年纪,平日里当着家人的面倒也装模作样的不会怎么喝酒,可到了这几位长辈的家里,却是一点不收敛,非要尽了兴不可。
我有个大姨夫,面相憨愚,寡言少语,以前确是不怎么认识,上了饭桌喝了酒,同他喝的高兴了,讲起话来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跟我爸的年纪相仿,我顶爱听他们这个年代的人讲故事,生在六十年代的人时常食不果腹。他同我们说,初和我大姨结婚的头些年,过了不少苦日子,住着毛坯房,夏天热倒还能忍忍,到了冬天就难了,北方的冬天,就算是穿着羽绒大衣,在外面站上那么一会,也要把人冻透,他们却连煤都不敢多烧。讲的时候他不时的瞧我大姨脸色,说到痛点了,大姨眼瞅着要发火,他会赶忙放低语气,说到伤心处了,大姨要抹眼泪,他也会好言安慰。从种地,到养猪,再到现在开了个店卖车,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房子买了三套,二十几年下来日子他们的越过越好。
前几年我读大学,开销很大,家的日子过的清苦,我三姨和三姨夫帮了我们不少忙,现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要去拜访。三姨年轻时在饭店做过大厨,菜做的极好。我们去的时候五道好菜已经做得差不多,等端上桌,三姨转头对三姨夫说“我这几个菜都做好了”,三姨夫起身进了厨房开始忙,原来他是要自己下厨炒一道菜,菜端上来后我们瞧瞧,本来亮黄的材料变得像煤炭一样黑,他有点悻悻的说“酱油放错了,放成老抽了”。我妈和三姨的酒量都不好,俩人一人喝了一小杯,吃了些饭菜便到一边唠家常去了,剩下我们三个男人吃菜喝酒,过了一会儿酒喝的憨了,三姨夫对三姨说“给咱倒点水呗”,三姨瞅着他笑了笑“咋?想喝水啦”。
我自己是个喜欢到处跑的人,去年有幸去了黄山宏村,那儿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依山傍水,与牛马为伴,生活中做的是渔樵耕读,光是这么随处走随意想就觉着好潇洒。在这样美的环境中不免会想,若是能一直在这生活该多好,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可当静下来,细细思,便明白这不可能,这种环境好是好,似乎远离尘世,身上附着诗与远方,呆上两天倒能顺心得意。可惜这不是我的生活,首先谋生就是难题,活着都不能怎么谈生活,金钱也是潇洒的前提之一;其次我有工作,这是我生活的主菜,周边有健身房可以去健身,有图书馆可以去读书,回到公司宿舍还可以研究几道菜,我当他们是配菜和调味品,这样的生活让我觉着放松舒适,有活力。
过的有生活,像我大姨夫,饱尝困苦,一步一脚印,终迎来雨过天晴,如今回忆起来也有滋有味;像我三姨和三姨夫,两人只是平平凡凡的交流,却无不溢出让人羡慕的稳稳的幸福。林语堂在他的《生活的艺术》中把生活哲学的理智构造分为四个部分——伟大的现实主义,不充分的理想主义,很多的幽默感,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高度诗意感觉性,再把这几项分为一二三四四个等级的话,在他看来最好的状态是“现三 梦二 幽三 敏二”。我很佩服林语堂先生这番言论,他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要着眼重视现实,活在当下;对未来要有一定的憧憬和向往;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与人交谈时时不时开开有质量的玩笑;遇到问题有一定判断力却也不用太敏感。
如今常听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话拿来开开玩笑,用来自嘲自然是好的。但要认真坐下来谈谈,生活就是生活,困苦的生活也好,富足的生活也好,都是充满色彩的,像我两位长辈的生活难道不令人心神向往吗?着眼现实定然是谈不上苟且,诗和远方不过是生活的配菜,成不了生活的全部。
眼前的生活不是苟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