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的春晚上,王铮亮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许多人为之感动。其中蕴藏的含义,每个人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我觉得除了表达了父母恩重如山外,也同这首歌的歌名一样,阐述了岁月是把无情的杀猪刀。
头一回听到这首歌,并非春晚,而是在广播中。我当时并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只是深深被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所打动,我拿笔,记下了其中的几句歌词,然后搜索了一下,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这首歌走红后,“时间都去哪儿了”也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日常生活中,QQ空间里,微博上,时常会有人这样的感慨。看到有朋友订婚的,结婚的,想想自己也不小了,会这样感慨;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想想自己在象牙塔下度过了三年或者四年的时光,会这样感慨;人到中年,三十而立,想想自己那些逝去的青春,也会陷入沉思。感慨并不代表感性,而感性也并非不好,情感细腻,情绪体验深刻,心细,往往对事物会有更加深入的看法与体会。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分量也都是刚刚好。
那么,时间都去哪儿了呢?时间是不是就如同沙子,一粒粒从手中流失了?
大学的生活,是精彩的,也是无奈的。一个学期的开始,教室新贴出的课表,看着课并不算满的课程安排,记下了哪天下午几节课,哪天上午没课。课堂上,无聊的英语课又会让许多听不懂的学生玩起手机,上着QQ,或者趴在桌上睡觉,等待着老师的点名.反正再怎么说,也不能算旷课呀。冬天的早上很冷,在被窝里睡觉是相当的舒服,干脆不上课了,睡它个自然醒。结果一觉醒来,都中午了。周末更是自由啊,泡网吧,一坐几个小时,玩着魔兽世界,小日子过得爽歪歪。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寻思,时间咋的过这么快,这学期又要结束了,不能就这样过下去呀?都说,大学不谈恋爱是人生的遗憾。跨班,跨系,跨校谈恋爱的情况在许多学校比比皆是,操场上,树林旁,晚自习结束后的教室里,往往是校园情侣约会的场所,时间滴答滴答在甜言蜜语,你侬我侬中悄然而逝,把女朋友称为“老婆”已是一种风尚。闲着的时候想想,学生是最好的职业,没有负担和压力,不为生活所烦恼,没有生活费的时候,打电话给家人:“爸,我的钱用完了,你给我打点钱过来。”手机没话费了,发信息:“妈,我手机没钱了,帮我充点吧,给你未来的儿媳妇打电话都联系不上了.. ”
我时常在思考,现在的教育,学生到底学到些什么?许多大学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眼里名不副实,什么都不会做,态度上不踏实也不认真。我觉得,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他的本职工作没有做好,以一种“打酱油”的态度去应付,这是多么的可悲!
正如华科大的李培根院士在毕业典礼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样:“睡懒觉的时候很香甜,玩游戏,打Dota的时候很刺激,翘课的时候很自在,挂科的时候很无奈…可生活还得继续,只是要永远告别游戏人生的态度!
对于上班族,一天24小时,睡眠的时间就占去了三分之一,“长白班族”工作的时间又占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用于路上、吃饭、休息、聊天、思考等。一天的生活,往往是被闹钟叫醒,匆匆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早餐,出门,开始一天的忙碌与奔波...在辛劳与疲惫中,等待着下班的时间能早点到来。终于下班了,往家赶。如果今天还算顺利,心情也挺愉悦,看着夕阳西下,觉得自我价值有所体现;而如果遇到了烦心事,被经理或者主任批评了,情绪大多会阴云密布。
朱自清的一篇《匆匆》中这样写道: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对于有些人来说,时间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多到看着手表上的秒针一点点的流逝。时间有时候也是最不公平的,同样的分量,每个人的收获却是大不相同。当我们把“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口头禅,念叨着教科书上的“逝者如斯夫”,想起那些逝去的时光时,如果是为着理想而前行,珍惜现在,珍惜眼前,活在当下,那么,每一天都是一个新起点,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也不会为没有珍惜而懊悔。
不要等到时间悄然从身边溜走,还在想:时间都去哪儿了?
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