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

绪论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1、为了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向采取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射入室内。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取南向或东南向,以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或在房屋下架空干阑式构造,流通空气减少潮湿。;森林地区往往则采用井干式壁体。为了防止野兽也有采用干阑式构造。


第二节 中国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1、商朝已经有了成熟的夯土技术。

2、北宋随着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该拜年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里坊制度,改为沿街设店。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结构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木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抬梁式使用范围最广。

2、斗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栱,层叠装配。斗栱最初用于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撑出檐的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的节点上,而出檐的深度越大,斗拱的层数也越多。

3、斗栱的发展商末已有,到汉朝大量使用,到唐朝斗栱样式逐渐统一,并用栱的高度作为梁坊比例的基本尺度。后来这种基本尺度发展成模数制,即是“材”。“材”的大小共有八等,而“材”又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宽。这种做法简化了设计手续,可预制加工,提高了施工速度。

4、宋朝以后随着柱身加高,房屋空间的扩大,木构架节点上使用的斗栱越来越少,这种由复杂趋向去简练的过程到明清两代更为显著。

5、穿斗式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间距小,柱直接承受檁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其主要特点是用较小的柱与“穿”,做成相当大的架构。这汇总架构在汉朝已经相当成熟。

6、井干式使用天然圆木或者方形矩形断面木料层层累叠,商朝后期的陵墓已使用井干式木槨。

7、古代木架构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优点: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类似于框架结构,建筑物灵活性极大;b便于适应不同气候条件;c又减少地震危害可能性;d材料供应方便。

8、周初有了瓦,战国时代出现花纹砖和大块空心砖,汉代已经有预制配装的空心砖坟墓,且出现了各种花纹的贴面砖(类似瓷砖装饰)。而砖拱结构用于地面早起仅见于塔的局部,至元朝开始使用砖拱建房屋,明朝出现了完全用拱券结构的碉楼和结构用砖拱而外形仿木建筑的无梁殿。

二、组群布局

1、商朝宫室已经有了”间“的概念。建筑物的间数除少数例外,一般采用奇数。各间面阔自商朝至战国遗迹多在3米左右,随着技术发展,唐朝以5米居多,宋以后则扩大到七八米。最大明长陵明间面阔10.34米。

2、中国古代建筑庭院布局,大都采用均衡对称,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的设计。其中多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3、庭院布局大体分为两种:纵轴线安置主建筑,院子左右两侧依横轴线建两座较小的次要建筑相对,称为三合院;在主要建筑对面在建一个次要建筑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庭院,称四合院。四合院由于其主次分明,安全,防风沙的密封较强等优点使用较为广泛。

4、另一种庭院布局廊院,即在主要建筑对面次要建筑两侧用[ ]形回廊联系在一起。这种组合可收到艺术上大小、高低、虚实、明暗的对比效果,同时回廊各间装有直棂窗可向外眺望扩大空间感。这种建筑自汉至宋金多见,至唐逐渐被有廊庑的四合院代替。

5、当一个庭院建筑不能满足需要,往往采取纵向扩展、横向扩展构成组群建筑。

三、艺术形象

四、园林

1、东晋庐山营东林寺开寺观园林之端,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自然野致,宋朝江南地区筑山叠石成风,产生莳花、造山的专职工匠。唐宋时期文人画家自建园林,”诗情画意“逐渐成为园林设计主导思想。到明清两代江南私家园林达到鼎盛。

2、从汉朝池中建岛,到魏晋沿池布置假山花木,自此以水池为中心处理园景成为传统方法,从南北朝开始欣赏奇石。

3、除山池以外,都追求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更多风景,力求疏密相间主次分明,幽曲与开朗,奥如旷如。

4、花木方面,与山池房屋配合,花木品种及配置方法要求多样化,以达到移步异景的要求。园林风景好像展开的画卷,风景有层次,有深度,远中近层层含蓄不尽。

五、城市

1、《考工记》记载的王城制度虽尚待证实,但长安遗址已经证明街道宽度沿用《考工记》所述以车”轨“为标准的方法。

2、城市绿化根据汉代以来传统,大道两侧种植槐树,而洛阳从隋朝起以樱桃石榴作为引道树,河岸种植柳树。沿用至宋。

3、北宋时期取消封闭性坊墙,采用住宅商业混合式街道。但是都城布局仍追求对称整齐。虽然临安、南京受地形限制,但依然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建设。

4、南方依山傍水的城市常常不规则布局,例如苏州城内街道与河相辅,供运输和排水之用。

5、从唐末开始,成都江夏苏州福州等城市陆续建造砖城,江南若干城市用砖铺路。

六、工官制度

1、”工“首见商朝甲骨文,即当时管理工匠的官吏。《周官》《左传》记载掌管营造工作的司空。主管具体工作的官吏《考工记》称为匠人,唐朝称为大匠。主要工匠称”都料匠“,既设计绘图又主持施工。明朝出现工匠出身的工部首脑。

2、汉初已有图纸施工,隋朝出现百分之一比例的图样和模型。

3、从唐朝起除了官方匠师,还有雇佣匠人。到明中期,雇佣逐渐代替征工,并出现了私人包工商。到清朝政府直接掌握的工匠已经很少,包工商大量出现。这是中国建筑业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转变。


2019.03.02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第一节 原始人群的住所


第二节 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


第三节 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1、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龙山文化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以后,某些木造的随葬品表示已有贫富差别了。


2019.03.02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 夏


第二节 商朝的宫室和陵墓

1、商朝文字是已知最早的象形文字,目前以出土的甲骨文达四千多。

2、根据有关建筑的象形字,可推测当时房屋下部有些在地面上建台基,有些使用干阑式构造。根据甲骨文“席”、“宿”,可知当时室内铺席,人们坐在席上。

3、商朝雕刻的特征,多用细密的花纹为地,衬托高浮雕的主要纹饰。最常见的有云纹、雷纹、饕餮纹、蝉纹、圆圈纹等。


2019.03.03

第三节 西周和春秋时代的建筑

1、《左传》和《礼记》曾记载,周朝宫室的外部有为防御与揭示政令的阙。其次有五层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和处理政务的三朝(大朝、外朝、内朝)。阙在唐朝依然存在,后来逐渐演变成明清的午门。三朝五门为后代附会沿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隋朝以后历代宫廷建筑的外朝布局。

2、春秋时代有一百多诸侯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能维持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消费,财富也集中于城市中。

3、据《考工记》记载,城墙高与基宽相等,顶宽为基宽的三分之二。门墙尺度以“版”为基数。

4、西周出现了板瓦、筒瓦,瓦的出现解决了房屋漏水问题,是古代建筑的重要进步。瓦的使用到了春秋时代才逐渐普遍,屋顶坡度由草屋顶的1:3降至瓦屋顶的1:4。


2019.03.04

第三章 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 战国到三国时期社会变动和建筑概况

1、建筑是“威四海”的精神统治工具,汉都城规模更加宏伟。未央、长乐两宫都是周围长达十公里左右的大建筑群组。

2、工程技术方面,东汉建筑的平面和外观日趋复杂,高台建筑日益减少,楼阁建筑逐步增加,并且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栱。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1、春秋以前的城市,手工业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商业还未充分发展起来,因此城市规模都很小。

2、咸阳建于秦孝公十二年,至秦孝文王宫馆阁道相联三十余里。秦灭六国,使徒刑者七十万建阿房宫骊山陵。

3、汉长安城,成周22.5公里,城墙用黄土筑成,最厚处约16米。城门每面三座,每门三个门洞各宽8米。

4、洛阳是原东周“成周”故址,秦汉都建有宫殿,东汉时洛阳除了宫苑,官署以外还有里闾及二十四街,街道两侧种植栗、漆、梓(zǐ)、桐四种行道树。

5、曹操建设邺城,重新规划,将宫室苑囿官署设置在城北,住宅位于城南区分明确交通方便,后来南北朝及隋唐都城规划都在这基础发展而来。

6、春秋至战国,各都城都有闾里为单位的居住方式,西汉长安有一百六十个闾里,每一闾里设“弹室”控制居民,都城布局上,闾里杂处于宫阙和官署之间,到曹魏邺城才分区明确。


2019.03.05

第三节 秦汉三国的宫室

1、西汉之初,仅修建未央宫、长乐宫、北宫,到汉武帝才大建宫苑。太后住长乐宫,太子住北宫。


第四节 住宅

1、床的用途到汉代扩大到日常起居与借鉴客人,不过这种床小,仅能坐一人,称作“榻”。东汉末灵帝时期可折叠的胡床传入中国。


2019.03.06

第五节 陵墓

1、春秋战国累土为坟,且植树。

2、汉承秦制,坟的形状上累土为方锥形,削去上部,称为“方上”。最大的方上约高20米,其上建有建筑。

3、陵内设置寝殿与苑囿,周围建城墙,设置官署,并迁各处富豪居住附近,号称“陵邑”。至东汉废止陵邑。方上体量也不如西汉宏巨。

4、汉朝贵族坟墓多也采取方锥平顶,一般贫民则采用简单的土坑葬。

5、结构上商周战国采用木椁墓和深葬制度,河南辉县发掘木椁墓,深入地下18米。西汉初仍使用木椁墓,由于砖墓和石墓的发展,木椁墓逐渐减少,至汉末几乎绝迹


第六节 秦万里长城和汉长城

1、西汉为了保护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除了修葺秦长城外,又加建了东西两段长城,西段经过敦煌一直建到新疆。东段经内蒙到吉林。


2019.03.07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1、汉西部长城有的还在版筑中加芦苇,直到今天,一些盐碱地区,夯土中加芦苇层隔碱。

2、这一时期文献虽有“反宇”的记载,但是汉阙与绝大多数大多数明器、画像表示屋面和檐口都是平直的,没有反宇与翘曲的屋角(东晋壁画出现屋角起翘)

3、该时期雕刻手法日趋丰富,通过线刻、压地隐起等的手法。


2019.03.08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

1、该时期出现了儒释道相互斗争和交融的局面。思想领域的活跃大大推进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 都城及宫殿

1、北周灭北齐,邺城化为废墟。

2、东晋经营建康,在三国吴建业旧址逐步发展的。两晋南北朝的城市是继承东汉洛阳,曹魏邺城的规划而发展,宫室都建在都城重心偏北处,构成以宫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布局。

3、到东魏,附会“三朝”制度,以正殿为主纵列两组宫殿。这种纵列方式为后来隋唐宋明清所沿用。


2019.03.09

第三节 住宅

1、北魏末期贵族们住宅后部往往建有园林,园中有土山、钓台、曲沼、飞梁、重阁等。同时期叠石造山技术也有所提高。

2、魏晋以来,士大夫标榜旷达风流,爱好自然野致。北魏洛阳华林园、张伦宅、梁江陵湘东苑,或重岩复岭,石路崎岖。或深溪洞壑,有若自然。

3、该时期由于民族大融合,家具变化巨大。睡眠的床以加高,上部加床顶,床榻加高加大。还有各种形式的高坐具,椅子方凳等逐渐普及。


2019.03.10

第四节 寺和塔

1、南朝建康有五百多所佛寺。北魏统治范围内,有佛寺三万多所,首都洛阳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佛寺。北魏《洛阳伽蓝记》记录当时洛阳四十多所佛寺。

2、塔藏舍利,是教徒崇拜的对象。所以塔位于寺的中央,成为寺的主体。以后建佛殿供奉佛像,供信徒膜拜,于是塔与殿并重,而塔仍在佛殿之前。随着南北朝到唐数目渐多,供奉佛像的殿逐渐成为主体,小寺不一定建塔

3、塔的概念和形制源于印度的窣(sū)堵坡;中国的塔虽然也放舍利,但是功能和结构融合本土传统手法,创造了楼阁式木塔,塔内不但供奉佛像还可登临远眺。窣堵坡缩小了,安置于塔顶之上,称之为刹。刹既具有宗教意义,又起到装饰作用。

4、木构阁楼式塔首见于东汉末年,南北朝时数量最多,成为当时塔的主流,北魏正光四年,河南登封县崇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唯一的十二边型平面塔。


第五节 石窟的建筑和雕刻

1、石窟寺的概念肇源于印度,

2、山西大同云冈西部五大窟和龙门三窟是为北魏皇帝祈功德而建的


2019.03.11

第六节 陵墓

1、现存南朝陵墓大都无墓阙,而在神道两侧设置神兽;其中皇帝的林木用麒麟,贵族的墓用辟邪。石兽之后左右有墓表及碑。墓表继承汉晋形制:下为柱礎,在方座上置圆形鼓盘,刻成双螭(chī没有角的龙。古代建筑或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做装饰);中有方柱而四角微圆,从柱身一面雕出方版,上刻死者的职衔。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1、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材料的发展主要在砖瓦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与金属材料的运用方面。其中金属材料多作为装饰材料使用。

2、根据文献记载和日本飞鸟时期木塔推测,当时木塔都采用方形平面,中小型木塔,用中心柱贯通上下以保证其整体牢固。

3、该时期斗栱的结构性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已经用两跳的华栱(垂直出跳构件)承托出檐。

4、砖结构在汉朝多用于地下墓室,北魏时期大规模运用到地面。

5、云冈石窟全部主要洞窟都在约35年内所凿造,北齐晚期开凿天龙山大像窟时,曾日夜施工。

6、东晋壁画和碑刻出现了屋角起翘的样式,使体量巨大的屋顶显得更轻盈活泼。根据文献,北魏末期只有宫殿和少数王族府邸才许使用反宇飞檐。

7、北朝石窟为后世留下极其丰富的装饰花纹,除秦汉传统纹样,随同佛教艺术而来的印度、波斯和希腊的装饰,有些不久就被放弃,但是火焰纹,莲花,卷草纹,璎珞纹,飞天,狮子,金翅鸟后代逐渐应用到工艺美术方面,其中以莲花,卷草纹,火焰纹尤其广泛。如在卷草纹中加动物,或以两组卷草相对并列,就是从波斯传入。

8、该时期,北朝建筑和装饰风格从最初的茁壮粗狂,到北魏末期呈现雄浑而巧丽,刚中带柔的艺术风格。总体来说,这是中国建筑风格在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一个生气蓬勃的发展阶段。


2019.03.12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变动和建筑概况

1、从唐末开始某些商业繁荣城市,出现了夜市,五代洛阳已经允许临街设店。

2、当初已经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构建的比例形式逐渐定型。


2019.03.13

第二节 隋唐的都城与宫殿

长安

1、公元582年,隋文帝因长安城规模狭小,水质咸卤。命宇文恺在汉长安东南兴建新都,命名大兴城。唐又陆续建设,改称长安。城厚12米,每面三门,每门三道,正南明德门五道。城门上建高大城楼。

2、长安规划总结汉末邺城,北魏洛阳,东魏邺城的经验,在对称原则下,沿南北轴线将宫城和皇城置于最北中部,并以纵横相交的棋盘型道路将其余划为108里坊。、宫城中间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太极宫,西部为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

3、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外东北龙首原上,有南北纵列的大朝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又在其左右建造对称的若干殿阁楼台。后部诸殿是皇帝后妃居住和游宴的内廷。位于西北部高地的麟德殿是皇帝宴饮群臣观舞做佛的地方,面积约等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4、大明宫宫墙夯土筑成,底宽10.5米,只有宫门和宫墙转角表面砌砖。

5、长安城南北并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并行十一条大街,位于中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150米,其余宽120~134米不等,其他不通城门的街道宽42~68米不等。沿城内街宽20米,但都是土路泥泞不便。为了排水,两侧有宽深各两米的水沟。但因城内地形起伏过大,排水仍然困难。街道两旁种成行槐树,称为“槐衙”

6、里坊近于方形,东西520,南北510~560米,也有长方形,东西600级1100多米。里坊周围用高大夯土墙包围。大坊四面开门,小坊东西两门。坊内街道宽度大多15~20米左右,坊内有较窄巷曲,还有若干商铺。坊外侧和沿街部分主要为权贵官吏府邸和寺院。直接向坊外开门,不受夜禁制度限制。

7、将手工业商业集中固定,是古代都成规划特点之一,便于管理与平准物价。隋唐长安继承并发展这一特点,建造东西二市。市面积约1.1公里,城垣围绕四向开门。市中央是市署和平准局。西市内有井字形干道,道宽16米,两侧各有水沟,再外一米多宽人行道。店铺之间多有小巷

洛阳

1、隋唐继汉东西二京制度,以洛阳为东都。洛阳地理位置适中,运河开通后在政治和经济上便于控制东南地区。因南北枢纽而逐渐繁荣公元九世纪末,唐朝迁都洛阳。

2、隋唐洛阳由七世纪初,宇文恺主持,位于汉魏洛阳之西约十公里,被依邙山南对龙门。宽长七公里多平面近于方形。洛水由西往东穿城而过,把洛阳分为南北两区。洛水建桥4座。城内开凿漕渠,受制地形洛阳不完全对称。史书记载,为了造城每月役使工丁两百万,死者十之四五。

3、洛阳宫城位于城西北角,城厚16.5米,“门有二重观,左右连阙。”洛阳103里坊街道较长安窄,因洛水航运南北两市偏南区和北区东部,还有位于西南角的西市,中唐到北宋,很多贵族在南区营建住宅园林。


2019,03.14

第三节 住宅

1、隋唐五代的住宅没有实物留下,只能从文献和壁画中旁证。

2、该时期贵族士大夫不进掘池造林,还在风景优美的郊外造别墅。白居易暮年因洛阳宅广十七亩,房屋三分之一,水占五分之一,竹占七分之一,园中有池池中三岛,岛上建亭以桥相通。岛、树、桥、道相间。引水至小院卧室阶下,置西溪、小滩、石泉、书楼、台、琴亭、涧亭等。

3、欣赏奇石的风气,自南北朝到唐朝逐渐普遍去来,尤其以产太湖石的苏州为甚,园中叠石为山,怪石夹廊。

4、该时期席地而坐与使用床榻的习惯仍然存在。


2019.03.15

第四节 寺、塔、石窟

1、若干佛寺拥有大量庄园和水产碾,并在城市进行商业活动,而贵族为了逃避国税,往往把庄园寄托于佛寺内。在此经济基础上,寺院建筑和附属艺术得以继续不断的发展。

2、唐代佛寺在建筑和雕刻、塑像、绘画相结合方面做了很大发展。保留至今的唐朝佛殿中较为完整的只有两处,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和佛光寺正殿。

3、南北朝时期,塔是佛寺族组群中主要建筑,到了唐朝,塔已经不是组群中心了。塔的平面大多是正方形。

4、结构方面,内部可以上去的塔多将塔的壁体砌成上下贯通的空筒,向上逐渐缩小,内部往往用木楼板划分数层。并非整体砖结构

5、石窟寺经南北朝到唐朝到达高峰,由华北范围扩展到四川盆地和新疆。凿造石窟的功德由帝王贵族到一半贫民。


2019.03.16

第五节 陵墓

1、唐朝主要利用地形因山为坟。


第六节 安济桥

1、隋大业年间李春主持建造,位于南北交通干道河北赵县南门外。距今一千四百年历史。


2019.03.17

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1、砖的应用逐步增加,从盛唐开始仿木建筑的砖塔不断增加。宫殿往往用花砖铺地。阙的表面使用贴面砖。

2、这时期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对于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具有一定启蒙作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1篇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北到南...
    槑槑啊阅读 548评论 0 1
  • 1) 十三天 ——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2) 三角尖顶 ——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
    槑槑啊阅读 617评论 0 1
  • 2.14场景设计及目标结论 1.在滨江龙湖天街咖啡厅把沧州一田园综合体,设计整理稿补上发出 2.把车还到江晖路星光...
    97dbfc884f6c阅读 171评论 0 0
  • 所谓的三思而后行就是指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相关的个方面:内容,原因,方法。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3个属性:何事,何因...
    Petersen阅读 7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