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
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
挂在颈项垂於胸前。
朝珠共108颗,
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
大珠共四颗,称分珠,
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
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朝珠的材质丰富,
且使用编制更有严格的规定。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
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
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
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
八品用阴纹缕花金,
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无顶珠者无官品。
朝珠的色泽匀净,
温润细腻,光洁晶莹。
朝珠的大小质量也
表示了官位的高低。
官员觐见皇帝时必须伏地跪拜,
只要朝珠碰地,
即可代替额头触地。
朝珠的直径越大,珠串就越长,
佩挂者俯首叩头的幅度就可减少。
朝珠是古代官服中特有的饰物,
由佛珠衍化而来,共108颗。
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
因此,清代冠服配饰中的
朝珠也和佛教数珠有渊源。
按清代冠服制度,
君臣命妇凡穿朝服或
吉服必于胸前挂朝珠。
朝珠象征着四季,
一百零八颗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
24节气、72候,
四个佛头象征春、夏
、秋、冬四个季节,
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
寓意“一元复始”,
三串绿松石记捻表示一月中的
上、中、下三个旬期,总和为30天。
一般来说,在108颗子珠中,
每隔27颗穿入一颗
不同材质的大珠,
称为“结珠”(或分珠、隔珠),
颜色与子珠形成鲜明对比。
4颗结珠将朝珠分成4部分,
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挂在脖子后与结珠
相连的珠子称“佛头”,
分列两边的结珠称为佛肩,
最下面结珠称佛脐。
佛头有孔与“背云”相接,
“背云”意为“一元复始”,
垂于背后。
“背云”最下端缀有葫芦形“大坠”,
称为“佛嘴”。
佛头两侧又有3串小珠串,
称为“纪念”,
象征一个月有30天,
为上、中、下旬,
每串代表1旬。
一侧2串,另一侧1串 ,
两串的位置,男在左,女在右。
每串有10颗小珠,每5颗为一组,
中间有绦相连,
下坠嵌有宝石的小“坠角”。
朝珠多以东珠(珍珠)、珊瑚、
象牙、密蜡、琥珀、翡翠、水晶、
青金石、玉、绿松石、
宝石、碧玺、
伽楠香、桃核、芙蓉石
等世间珍物琢制。
按照典制,
东珠(珍珠)朝珠,
只许皇帝、皇太后、皇后佩挂。
东珠是产于黑龙江
流域的野生东江珍珠,
其珠圆润,极为稀罕,
为至尊至贵的象征。
皇后着朝服时,通常佩挂三盘朝珠,
即一盘珍珠,两盘珊瑚,
佩挂时一盘珍珠挂在正中,
两盘珊瑚从左右肩
各挂备用,交叉于胸前。
各种材质朝珠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