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最近政治和地理的人口问题,都说文综不分家,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历史上的人口问题。人口迁移和变动也是历史这一科的常考点,2016年全国卷就考查了人口迁移的问题,结合中西方历史来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题,主要针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各个时期的人口变动问题。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史实和社会背景。
(2017河北衡水五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左右。至西汉末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此后南北分裂,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佑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据葛剑雄《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答案】(1)特点:①人口发展呈现阶段性变化(或大起大落,曲折发展);②总体呈增长趋势;③明清以前增长较缓慢;④明清之后增长较快;⑤人口增长出现地域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增长慢于中原地区)。(任意三点得6分)
原因:①受朝代治乱兴衰制约;②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或农业的发展);③小农社会自然经济供养能力有限;④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⑤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相对恶劣且受民族歧视。(任意三点得6分)
材料二
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13分)
【答案】(2)主要变化:人口总量增幅较大;人口出生率呈现解放初、6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三个波峰;死亡率除三年困难时期增长外,总体呈下降趋势。
因素:①经济:50年代初、6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三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有保障,故出现三个人口增长高峰;而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人饿死,人口急剧下降;市场经济兴起后,工作压力增大、人的培养成本增加,又严重制约人们的生育观念和人口增长(增长快与慢各解释对一个原因即可得2分,共4分)。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制度优越,成为新中国人口增幅较大最重要的政治前提。③政策: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打断了人口自然增长态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④医疗:医疗卫生进步,使得死亡率下降和人的寿命延长。⑤观念:生育观念由传统的多子多福转变到优生优育,抑制人口新的增长。(②③④⑤任意答出2个要点4分)
之后会陆续奉上类似的历史热点问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