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在图书馆借了这本《师道》,这本书以16位影响中国现代教育文化历史进程的大师级人物为题材,一人已定位,一人一角度,展现其思想的不朽与人格的伟大。16位大师宏阔的气度与格局让我油然而生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情感。
书的第一位大师是:百科全书梁启超。退出政治舞台后,他潜心做学术研究,笔耕不辍,其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从现代大教育的观念观其教育生涯,他既办学,又授课,既从事教育实践,又在教育学上有着可贵的理论建树。
梁启超为创办新式教育不遗余力,讲求“中西并重”。梁启超通过教育引导国人放眼世界,给近代中国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和全新的视野。在湖南任时务学堂任中文总教习时,最早在教学内容上倡导和践行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实践新式教育,打破陈规,实行“中西并重”,通过教育“开民智”。梁启超亲手制定《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学约》体现了梁启超对于课堂教学的独到见解,他主张启发式教学,他认为真正的读书应该是启发学生“深造有得,旁通发挥”,同时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能联系所学内容“发明新义”;他还主张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与中西比较进行教学,联系当时中国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且读书不能只通一国之书,而应古今中外广泛涉猎。
梁启超着力于国学教育,这样的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仍不失前瞻的意义。梁启超对于国学教育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其对国学研究的贡献。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称得上是一场史学的革命。从蒙学教学、四书、诸经、诸史到中国的诗歌,他都有其独到的研究和阐述。作为学者的梁启超,国学研究成就卓越;作为教授的梁启超,清华园短短的四年导师生涯就是他国学教育经历的最好证明。
梁启超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庭传奇。作为沟通,梁启超和子女们心灵的桥梁的家书是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载体。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话语已成经典,流传至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鼓励子女自强自立,既不讳言功利,也要看淡名利。“与子女做朋友”:梁启超给子女们的书信让我看到的是一个与小孩子交心做朋友的大孩子,丝毫没有做父亲的架子,他乐于和孩子们分享生活经历,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梁启超的子女大多学的不是所谓的“热门专业”,梁思成学的是建筑,梁思永学的是考古,梁启超认为但凡对社会有益,皆全力支持,让子女们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观念。梁启超教育孩子的理念与方法给人以启示。
读《师道》,悟师道。大师皆有温润,平和,谦卑豁达之人格魅力。皆学富五车,胸怀天下,心系国民。天赋异禀加之后天努力,上下求索成就不凡人生。跃然纸上的高贵的大师人格,映照出精彩厚重却不可复制的传奇人生。阅读大师的故事,感受大师的气度与格局,聆听大师的教诲,有灯塔的意义,有辉映和感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