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伤口留一片安静的角落》

  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去年冬夜,表姐遭遇了一场意外,左腿打上了厚厚的石膏。消息传开后,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探望,客厅里总挤满人,七嘴八舌的安慰像潮水般涌来——“别担心,很快就好了”“要坚强啊,这点坎算什么”“你看谁谁谁,比你惨多了不也挺过来了”。可我每次进去,都看见表姐背对着门,望着窗外光秃秃的梧桐树,一言不发。

  有天趁屋里没人,我递了杯温茶给她。她接过杯子,指尖还带着点凉,轻声说:“其实我不怕疼,就怕他们围着我,把‘难过’这事儿反复说。好像我一开口哭,就是不够坚强;我想安静待着,就是不合群。”那天我们没说太多话,只是一起看着夕阳把窗棂染成暖黄色,直到暮色漫进屋子,她才舒了口气:“这样真好,不用逼着自己笑,也不用假装没事。”

  想起小时候摔破膝盖,趴在地上哭,邻居阿姨们围过来,有的哄“不哭不哭,一会儿就不疼了”,有的劝“男孩子要勇敢,不能掉眼泪”。可我只想让妈妈抱一抱,听她说句“摔疼了吧”。后来才明白,很多时候,安慰不是用言语去“抚平”伤口,而是给人留出容纳情绪的空间——就像冬天冻僵的手,不是立刻凑近烈火,而是先揣进温暖的衣兜,让它慢慢回温。

  前阵子刷到一位画家的采访,她说自己失恋后,曾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三个月。朋友担心她,却没有频繁打电话、上门探望,只是每周托人送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附一张小纸条:“画累了就好好睡一觉,想吃什么告诉我。”她说,正是这份“不打扰的关心”,让她慢慢走了出来:“没有人逼着我‘快点好起来’,也没有人要我‘忘了过去’,我可以在画布上尽情涂抹情绪,也可以对着空房间发呆,直到自己愿意重新打开门。”

  其实,当人遭遇巨大伤害时,心里就像破了一个洞,呼啸的风会灌进来。泛滥的安慰,就像试图用一堆碎布去堵住洞口,看似热闹,却挡不住风,还可能磨得伤口更疼。真正的体谅,是轻轻为他关上窗,递上一件暖和的衣服,告诉他:“没关系,你可以慢慢来,我在这里陪着你,不催你。”

  就像表姐后来能拄着拐杖慢慢散步,她说是那些“安静的时刻”帮了她——不是某句振奋人心的安慰,也不是某次热闹的探望,而是无人打扰的清晨,她能安静地看会儿书;是傍晚时分,家人陪她坐在院子里,不说安慰的话,只一起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原来,伤口愈合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比起“你要坚强”“一切都会好的”,有时候,“我不打扰你,你需要时我都在”,才是最温柔的支撑。给受伤的人留一片安静的角落,让他们能慢慢整理情绪,慢慢疗愈自己,比任何泛滥的安慰都更有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