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门诊,我又接诊了一位心理疾病的孩子,这个孩子主要的问题,就是频繁地眨眼睛。
一般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都在六七岁以上,一般都有了记忆,有的还有了思想,小的也有五岁左右,这个小男孩只有三岁二个月,当时,我颇感吃惊。
当孩子母亲带孩子看病时,正是患儿的就诊高峰期,所以,我让他们母子,在诊室外边等到患儿少了,我再给看看,并建议孩子母亲,让他父亲也过来,我了解一下情况。
等到了十一点半左右,就诊的患儿少了,我让孩子父亲把孩子看着,让孩子母亲来诊室,我了解一下情况,结果是,孩子在诊室外边大哭大闹,抱着母亲不放手。没有办法,我只好让孩子父亲先进来,让孩子母亲看着孩子。
孩子父亲进来后,我询问了孩子有关在家里的情况、上幼儿园的情况和一些其他的问题。经过询问,我了解到这样几个关键信息:
第一,这个男孩子是他们两口子在四十虚岁时生下的,而且大姑娘已经二十周岁了。
第二,这位母亲对孩子不仅仅是爱,而且是溺爱,连老公有时候也看不过去。
第三,孩子每天起床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上幼儿园”,孩子上的幼儿园对所有的孩子都很好,孩子没有受委屈的现象。
根据孩子父亲提供的信息,以及我看到孩子的情况,我判断,这是孩子母亲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他们两口子非要把孩子送去“上学”,导致孩子精神及压力过大,出现频繁眨眼睛的现象。
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建议孩子父亲,去给孩子玩手机,让孩子母亲进来。
孩子父亲把手机给了孩子,孩子果然一个人在玩手机了,也不再缠着母亲。
母亲进来后,我先是问了母亲孩子的一些另外的情况,这位母亲告诉我,孩子每天都缠着她,她什么也干不了,有时候,连工作都不能干,经常请假。
我说,你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告诉孩子,你去工作,给孩子挣钱,给他买好吃的,不行吗?这位母亲说,有时候行,有时候不行。并说,有时候送孩子去幼儿园,她走的时候,孩子哭,她都心痛的,有好多次,就是因为孩子哭,她不忍心送了,就带着孩子回家,请假在家里看着孩子。
孩子母亲还给我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孩子这样眨眼睛,不是第一次,而是第二次。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后,她带着孩子看病一个星期,结果孩子的病就自动好了。这样又送孩子去幼儿园上了两个礼拜,结果又再次发作了。这次,孩子母亲仍然是带着孩子看“眼睛”的。
综合以上情况,我给这位母亲进行了分析:
一是,因为年龄大生的孩子,又是男孩,母亲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的社交能力降低。
二是,由于母亲的溺爱,让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每天早上起床后惧怕去上幼儿园。由于不想去幼儿园,又不得不去,结果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能及时排解掉,就在躯体上表现出来为频繁眨眼。
三是,带孩子看病,不去幼儿园了,结果一周后,孩子就不眨眼了,连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病是怎么好的。
四是,孩子过分依恋母亲,母亲过分亲近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母亲,离开母亲,是对孩子的巨大打击。
孩子母亲听了我的话,基本上同意我的分析,只是感觉,这样爱孩子,还能让孩子得病,确实想不通。孩子母亲一直强调说,孩子是眼睛的问题,我看了看,孩子眼睛结膜正常,不是眼睛的问题。更何况,她昨天带着孩子去眼科医院看病,医生说不是眼科的病,让她带孩子来儿童医院看看。
我说,孩子根本不是眼科问题,是典型的心理疾病,原因如我所说。
孩子母亲同意了我的观点,我最后给孩子母亲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从现在开始,应该让孩子慢慢学会独立,不要总认为孩子小,需要你,你要知道,温室里养不出百合花,庭院里练不成千里马。
第二,要每天告诉孩子,妈妈上班挣钱养宝宝,宝宝去幼儿园上学学东西。妈妈爱你,会按时来接你的。
第三,孩子眼睛没有问题,完全是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要过度给孩子治疗。
通过这个病例,你能从中学到什么?我认为:
一是,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有些大学生不会洗衣服,有的大学毕业生不会做饭,整天吃泡面,等等,都是从小缺乏对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二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孩子都要长大,每个父母都要老去,应该让孩子经受一些小的挫折或不顺心,培养孩子面对困难,面对未来的一些能力。
三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家长要及时地识别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