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探寻蜂农的真实需求,助力解决生产难题,推动蜂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赴宜春市靖安县基层服务践行团成员于7月3日深入当地养蜂人刘腾的高山养蜂场,开展了一场养蜂产业实地调研活动。
调研开始后,践行团成员们全副武装,佩戴好专业防蜂帽和手套,在刘腾的带领下,踏上了通往深山蜂场的崎岖山路。山路陡峭蜿蜒,草木丛生,每一步都考验着成员们的体力和毅力。经过一番艰难跋涉,大家终于抵达了错落有致的蜂场。
在抵达错落有致的蜂场后,刘腾首先向成员们介绍了两种主要的养蜂方式:一是土养蜂,采用传统蜂桶,模拟自然洞穴环境,适合中华蜜蜂繁衍生息;二是封养蜂,采用玻璃蜂箱,通过透明材质可以实时观察蜂群动态。他还详细讲解了不同蜂种的特性、蜂群的日常管理要点以及采蜜的时机选择。
实地蜂场观察结束后,刘腾现场配制蜂蜜水,让践行团成员边品尝边学习鉴别真假蜂蜜的方法:一是观察结晶,真蜂蜜在低温条件下会自然结晶,结晶颗粒细腻柔软,而假蜜或劣质蜜可能完全不结晶或结晶硬实;二是加水摇晃,取少许蜂蜜加入水瓶,注入适量清水用力摇晃,真蜂蜜会产生丰富、细腻且持久的泡沫,消散较慢,而假蜜泡沫少而大,消散极快;三是品尝味道,真蜜入口甜润,有花香味或微酸感,回味悠长,喉部可能略有微辣感,假蜜则往往只有单一的、齁人的甜味,回味短或有异味。
随着交流的深入,刘腾提到当下养蜂面临的困境:一是销路不畅,好蜜藏在深山,缺乏稳定、高效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溢价能力;二是市场冲击,低价劣质蜂蜜充斥市场,挤压优质蜂蜜的生存空间,消费者真假难辨;三是养蜂规模小,办理经营资格证困难。
针对这些痛点,践行团成员深受触动,结合调研所见和自身知识背景,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与建议:一是挖掘本地蜜源特色和蜂农坚守的故事,设计特色包装,提升产品辨识度和文化附加值;二是结合当地乡村助农政策,打出“零添加”广告,进行精准定位;三是积极申请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权威背书,并通过直播等方式透明化生产过程,建立消费者信任。
此次深山养蜂场实地调研,既是一次突破自我的实践历练,更是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调研中所提出的建议为养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助力传统养蜂产业探索转型升级,为乡村特色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践行团将持续关注养蜂产业发展,开展更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为乡村经济的繁荣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