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用一句,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诠释了信仰。
在字典里,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去年,在青海偶遇明子和恩慈姐姐时,她们问了我和朋友一个以前我们从来没有去考虑过的问题,她们说你们的信仰是什么?当时语塞,想了想我说我没有信仰,但是我从不排斥宗教信仰。朋友说,因为自己所学专业原因,要说信仰,那他只能选择相信党。
恩慈姐说,党派更多来说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那天我们四个人坐在青海师大的校园里谈论了近三个小时的信仰问题。
她们两个都是来自北京的姑娘,相信在北京那个繁华的大都市里,她们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远远多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大西北的孩子。她们说,她们的信仰多半是受家人影响(她们是基督教),从小就看着父母去教堂祷告,从开始的不屑、不理解,到后来的认识、认可,整个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恩慈姐说,她大二的时候突然有了辍学的想法,所以自作主张的拿着学费逃了,她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就是心里有了想离开的想法。后来,她趁着不在学校的那段时间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番思考然后觉得人应该有个信仰,有个心里支撑,所以现在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当然,后来她还是回去念书了,现在留在北京工作,她说,有了信仰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因为对基督教不是很了解,所以对她们我也很不理解。潜意识里觉得一个大学生的思想应该是很积极向上的,当然,这种潜意识是被当前局限性的教育所致。因为很多老师都说,想毁掉一个民族,就从那个民族的青年开始,从青年的思想开始。而基督教恰巧源于西方,所以便有了对她们的不理解。
明子问我,如果你今天出了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样?我说,他们肯定会很伤心,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沉浸在我离开的悲剧里。她说,她曾经问过她的母亲这个问题,她的母亲说难过肯定是必然的,但是她不会一直难过,因为她知道离开的人只是去了上帝那儿。
回来后,我常常一个人思考,才真正的明白,信仰不光是信什么宗教。人总是信点什么的,就像什么都不相信的人也相信不存在鬼神。比起宗教信仰,我更喜欢哲学对信仰的理解,哲学里说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政党的产物,宗教或政党只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等也是信仰。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绪。
很难解释清楚信仰的具体含义,也许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觉着也可以说成是信念吧,总之信仰就是能让一个人坚持去做某件事的动力。就像TED 演讲里的话,问一问你的信仰,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成为他们要你成为的人。
我们应该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审视自己的生命。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信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