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工作太过忙碌,儿子从小到大可以说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甚至生活习惯也都随了他们。在以前,我还颇为自豪,特别感谢公公婆婆辛苦给我带孩子,以至于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外出学习和进行专业提升自我。几年来,自己从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蜕变,儿子也白白胖胖,颇为满意,我一直暗自庆幸自己很幸运。
如果不是参加这几天的亲子诵读活动,我永远以为儿子还很优秀。的确,才5岁的他,情商的确很高,我常常在别人跟前提起他的高情商。比如:儿子想让我给他买玩具,事先从来不会无理取闹说要买玩具,而是提前做铺垫,告诉我,人生气了身体会产生很多毒素,然后劝我以后不要生气。小小年纪,竟然懂得这些,我欣然答应,这下,儿子开始提要求了,给他买一个玩具,并且不断提醒我,说过不生气的,生气身体会产生很多毒素,并且告诉我说话要算数。我竟然有些被套路的感觉,为了不在儿子跟前食言,只我得答应他买玩具的“要挟”。
他的确是高情商的,在跟班里同学玩的时候,经常用莫须有的东西来让同学跟自己玩。比如:有同学不跟他玩的时候,他会给同学描绘一幅特别真实的“蓝图”,如:他有一块特别美味的巧克力,味道好吃到他的同学简直垂涎三尺,小孩子嘛,禁不住诱惑,很快就跟他玩得特别好,而事实是儿子兜里什么都没有。在平时的生活中,诸如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一直觉得他情商挺高,所以颇为自豪。
没想到,这几天读书活动,我才发现儿子身上的真正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源头我是知道的。爷爷奶奶为了哄他开心,可以说家里电视和手机从不间断,过度接触电子产品,导致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常常看电视到晚上一两点。其实,不止是爷爷奶奶,就算孩子假期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我也常常只顾忙工作,把本应陪孩子的时间,让电视或手机来代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因为陪伴不够,让电子产品代替自己,才导致孩子注意力严重的不集中。
其次,孩子自理能力差,待人不够有礼貌。在家里,爷爷奶奶宠,爸爸妈妈爱,可以说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爷爷奶奶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飞了。儿子今年5岁,还不能够自己独立吃饭,看到别的孩子能够待人有礼貌,认真读书,而儿子却是一副“玩世不恭”的状态。有人说,孩子才5岁,不要紧的,但他身上的坏习惯根本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知道,这是我的疏忽,我把培养孩子的责任推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我缺席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阶段。
以前,我会羡慕某某有个当官的老子,也会羡慕某某是个富二代,现在,我只羡慕那些优秀孩子的母亲。对,母亲的使命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古代孟母三迁是典范。在跟同事闲聊时,同事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孩子算题,她也跟着算题,孩子要写做一道菜的作文,她便教孩子做菜,给孩子立各种各样的规矩,我在她的办公室里还看到她孩子优秀的书法作品……比起她,我对于儿子的付出实在太少了,甚至有些不称职。
现在的我,什么也不羡慕,唯一羡慕的是那些在名校上学孩子的母亲,他们为了孩子付出了多少努力啊!而我,同样作为母亲,对于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事情,本应自己亲力亲为的却少之甚少,难怪孩子跟别的孩子有差距。我突然觉得,孩子们之间的差距,起决定性因素的或许就在于父母。对,一定是这样的,比起别的孩子的父母,我甚至算不上合格的母亲,我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做得真的太少了。如果,不是母子连心的这份先天情感,恐怕孩子都跟我格外生疏。
我突然觉得对孩子是有些歉疚的,我一心致力于在追逐自己的专业发展,尽管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这些都是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才换取来的呀!从本质上,我忽略了对自己孩子的陪伴和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我羡慕那些能够牺牲自己前途的母亲,她们毕生的使命就是培养出杰出的孩子,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跑太快,后浪根不上,最终也是一场徒劳。
虽然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可也不完全是。人活到了一定年龄,总会询问子女的发展,有的人会自豪地说,自己的子女都有着怎样辉煌的成就,说话的神情都带着眉飞色舞;有的人提到子女时,则总是唉声叹息,大多原因是没有培养成才。中国人讲究光宗耀祖,所以,在子孙后代中,倘若有人出息了,便是众人追捧的对象。
正如,这几天,全国考生高考分数出来了,考好的当然希望问得人越多越好,考场失利的,则希望快速被人遗忘。其实,就是这样,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人人都一样做那欢喜的人家,让忧愁绕道而行。好学生,自然从小离不开父母的调教,相对差一些的学生,自然也与父母疏于管教有关,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孩子的成才与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好,尚有日子弥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疏于管教孩子的日子,总会以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表现来呈现,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上心,怎么能收获杰出的孩子呢?凡事有因就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播下用心良苦的培养,明天必然收获花开时节。所以,未来并不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对,拼娃!高考刚刚结束,表现尤为明显。自己的孩子自己来培养,万万不可把责任推卸给他人,倘若真要把教育的责任推给他人,他人或许就会交给你一个问题孩子。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醒醒吧,万万不可把培养孩子的希望寄托自己旁人身上,请亲自陪伴孩子的每一天,教育孩子切不可“偷工减料”,否则,育人工程必然会产生质量问题。
自己的孩子自己养,何必把更多责任推向其他呢?
2020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