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书评/鲁迅: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每年还适用

       我相信一切都是机缘,包括读书。

       我从未想到有一天会重新读鲁迅的书。因为自小语文课本里每一学期都会有至少一篇被选的鲁迅文章。在十多年中心思想和语句理解训练下,我早已丧失了对先生文字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重读的机缘是,偶然看到网络上征集“有没有看到一句话,让你无比的绝望?”有人用鲁迅《而已集》中的一句话——“这是真的,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每年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他不至于适用于十年二十年之后。倘这样,中国可就要完了,虽然我倒可以自慢。”——作了回答。一刹那,我被震撼到了。

        于是,我重新翻开了《呐喊》,惊奇地发现,鲁迅先生的某些话,到现在依然适用。

      《呐喊》讲的是对底层穷人的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乡》里的闰土,作者这样写到“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片刻,便拿出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除了觉得苦以外,什么都改变不了。岁月把苦难刻在了人的骨髓里。

      《呐喊》讲的是中国人的麻木和愚昧。《药》里的老栓买来了沾这革命着血的馒头,试图救自己儿子的命;《头发的故事里》被洋博士的手杖教训的听懂话的中国人们;《风波》里被一条辫子搞的鸡犬不宁的七斤一家。

      《呐喊》讲的是国人人性中的恶——弱者欺负跟弱的人。阿Q欺负比他更加弱小的小D和尼姑;穿短衫的穷人嘲笑比他们更加可怜而可悲的孔乙己。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最近听说的一件事:去年,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慰问贫困户,给每人发了一个棉被,一个村的一个最穷的贫困户到外面两天,回到家的时候,被子已经被邻居偷走了。

       在《呐喊》里,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孤独。他试图在一群睡着的人群中呼喊,得到几个人,哪怕是一个人的回应,结果只能是无功。某种意义上讲,和屈原的孤独有某种相似之处。可是屈原的孤独是众人独醉我独醒的自恋——“帝高阳之苗裔兮······”——站在俯视的角度,反复述说这自己血统的高贵,品行的高洁。屈原不同流合污,态度更加消极,更孤独。可是鲁迅是有企图心的,所以更痛苦。

        一个伟大的作家,所写的都是人类的共性。他用西医学习的经验,解剖整个中国的民族的民族性。他说的不是一部分中国人,而是中国所有人的集合。太犀利,不讨喜。但是很伟大。

       仔细想来,现在的中国虽然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旧中国。但是《呐喊》中解剖出中国人的人性,依旧适用于中国人,包括我,也包括你。

       不由得自省。

       最后,说几句题外的话,中小学生的课本里不该选那么多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方面不容易读懂;另一方面,他的文字不是很规范的现代汉语用法,被没有分辨力的学生学了,容易被老师当成改病句的范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
    溪水旁阅读 7,765评论 3 30
  • 第十课 回忆鲁迅先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故乡》,所谓“吃了鸡蛋,还要去看看下蛋的鸡”,哈哈,今天咱们就...
    田源ty阅读 7,024评论 1 21
  • 从2016年下半年结束上一段婚姻之后,我就独自带着女儿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从比较喧嚣的城市回到了故乡云南,这里气候...
    蜜贝陪伴亲子阅读 8,825评论 0 2
  • 他说 在远方我可以是依靠 他说 在远方我可以是引导 他说 在远方我就是亲人 他说 在远方希望我好好的 我说 我会一...
    cf5714e8e8b6阅读 708评论 0 0
  • 斜阳草树 巷陌寻常 多少次行走在余辉中 总以为 翻过那座山 就可以抓住斜阳 超越上古的夸父 未曾想 这山连绵不绝 ...
    靜齋阅读 1,64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