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 “较真” 的培训摸底考

想不到现在的培训,还是保持着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来了就先考试,主办方理由很充分,来培训的人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想摸个底,好针对大家的问题,来安排课程。不过一来就考试,这个规矩,却还是让人有些招架不住。

走入社会后,除了公考和为了拿重要资格证的考试外,好像大多数和考试,对我而言,都如同儿戏。只是和大家一样,说笑着,互相“借鉴”答案,最后能考出一个差强人意,但能过关的分数,有此足矣。可这次考试,按照主办方的意思,却要严肃对待,他们还将此比作“体检”,说是不认真检查,怎么知道问题所在,又怎么对症下药呢?

明知要考,却无能为力,我们考试范围都不知道,自然无从复习。主办方解释说,就是看大家平时掌握的情况。好吧,他们总有理由,我们也就不用刻意去复习了,何况短短几天时间,想“填鸭”都来不及。就只能碰运气了。

考试那天,场上看不到任何紧张的氛围。大家都准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叹一下等会儿考试怎么办。面对无能为力的情况,做到“尽人事,听天命”,保持着无可奈何的乐观豁达,也是不错。

就在有些坐得比较近的人还要策划着“互相关照,守望相助”密谋时,殊不知台上的老师,已经将他们的“花花肠子”看得一清二楚了。他们开始调整座位,让坐得比较密集的地方的人,转移到后排去,后面本来就有好几排空位,让前排的人补上是绰绰有余。等坐好之后,再看整个场上的布局,已经松散多了,再想看周围同学的答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当有些人还在抱怨说,普通考试不至于这么较真时,试卷已经开始望大家桌上分发了。我看着从前方传来一叠试卷,我从中抽取一份,把多余的往后传。拿到试卷后,我就迫不及待打开,查看上面的题目。

我首先查看的,就是最后一页的大题,不仅是因为分值高,而且是可以提前思考的问题。当然,我在此问题上是吃过亏的,曾经有次重要的考试,差点就因为最后一道大题翻车了。那是没有把控好时间,把太多精力都放在前面的小题目上,给后面那道需要大量书写的题目留下的时间太少所致。

这次,我先把最后那道大题认真看了一遍,接着就带着思考,去做前面的小题,小题其实好办。都是些选择判断之类的。对我来说,其实也不容易,一眼看去,大多数题目,都是不常接触的内容。部分题目从常理上,能排除两个答案,可还要二选一,这就只胡靠蒙,而我向来运气不好,真不知能不能多碰几只“死耗子”。

我写完答案后,就直接将答案抄录到答题卡上,不再纠结。我还记得曾经,就是因为有太多纠结,浪费了时间,最终还是选择了错误的答案,既然如此“点儿背”,那就一次过好了,对不对不知道,反正节省了时间。

不到半小时,我就做完了客观题,剩下那些主观题,也开始一笔一划写着。我总是努力把字写好,我估摸着我的字迹,多少有些拿不出手吧,只要尽量写整齐,至少让阅卷的人,不至于费眼睛,能看清我写的是什么。所以我写得很慢,答完一题后,就整体看一遍,只要自己感观上觉得还行,也就满意了。

只剩最后一道大题,是一个课题的论述,类似考语文的作文。其实在写前面的内容时,我就已经在思考该怎么写了。我在那张不用交的试卷背面,开始打草稿。只是画上几条线,写几个关键词,就写出一段文字。

和日常写作一样,我只是大致知道会写什么,该写什么,然后就去写,至于最后能写成什么样,那都是误打误撞的结果。不过这种时间,还是会偶得一些神来之笔的。

就这样,写完一段又是一段,只要开头了,就停不下来,直到必须将这一段结尾,否则会挤占下一段的文字的位置。收尾后,就继续下一段内容,就是一个小标题内容。等将一张A3大小的试卷写满,超过一千字时,我终于将内心要写的内容写完了,在放下笔时,又有灵感来了,可已经无处可写,可又舍不得灵感就这么被丢弃,只好在试卷之外,再启一行,将几句话补上,才算完事。

看到已经有一大群人将试卷送到前排,并拎着包放学离开了,我此时再写没有心思检查对错,何况写了这么多东西,还真是有些头昏眼花之感,也就交了试卷,出门去了。

听到周围还有人讨论考试情况,我有些不忍去听,就怕知道某道题答错而惋惜,想想还是不多疑虑,保持着“我考得还不错”的幻觉,听天由命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