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东西迫使一个人惧怕邻人,随大流地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快快乐乐地做他自己呢?在少数人也许是羞愧。在大多数人则是贪图安逸,惰性……人们的懒惰甚于怯懦,他们恰恰最惧怕绝对的真诚和坦白可能加于他们的负担。”
“成为你自己!”尼采说。
【1】了解自我
Tip1:理解你自己
Tip2:自我意识
Tip3:目标和障碍
上个月,“恶喵的奶爸”在知乎上一篇回答让朋友圈燃了一把:
一个高二理科生提问,如何进入上流社会呢?
她想过上的生活,是“大概就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有平时自住的别墅或公寓和度假屋,能把一线品牌的奢侈品当日用品来消费,每年两次可以不用考虑钱的旅游,可以比较轻松地养育两个孩子,并能允许他们自由地选择专业和未来发展道路。”
“恶喵的奶爸”回答得很中肯,他直接提出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对成功的误解:
他提出:“所谓的社会阶层,跟优雅,品味没半毛钱关系,无非只跟两个因素有关,权力,还有金钱。题主所向往的那种生活,不属于创造者,只能是消费者坐享其成,而消费者的主要任务是守成,不是开拓和创造。”
而创造者的真正状态又是什么样的?
“知乎有各种互联网圈富豪的同事和下属直接描述,搜搜丁磊,雷军,王健林这些人生活中怎么样。你会发现这类人根本没什么物质享受的做派,生活作风完全就是普通人,甚至物质消费比普通人还简单,完全不像你们想象中那样“每天从五万平米的床上醒来,走开你们这些该死的钞票”这么不幸福。如果你稍微庸俗一点关注些这些“创造者”,你会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惊人的相似,即都是以事业和金钱本身为驱动,而不是以享受为驱动。”
反观目前我们身边的年轻人,又有多少人是以一种享受的生活状态去定义成功呢?
去知乎上,以“成功”为话题,热门排序后,我们发现排在前面的话题中,只有“接纳自己”的字眼是针对自我的,剩下的,更多是关于成功人士的剖析、对富二代的勤奋的肯定、屌丝逆袭的方法论云云。
说到成功或者职业生涯的圆满,太多人定义偏了。
也有太多人,忽略了自我的重要性。
《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带着“成功”字眼,在当下大家对成功学、鸡汤文、心理学速成之类书籍的排斥的环境中,乍一看题目,并不讨喜。
然而,懂书的人,读完目录就会发现它和许多心理学书籍不同。太多的书籍,采用千篇一律的强调去直接把厚黑学+心灵鸡汤+社交基本技巧用薄薄的书本填鸭式得塞给读者,而这本《成功心理学》由丹尼斯·韦特利(Denis Waitley)著作,它向我们阐述的,是基本的、易被我们忽略的基本心理学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年龄、不同背景、各类专业领域的读者。
因此我们把《成功心理学》当做一本自我审视的“手术刀”对待。它主要结合了个体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让读者认识自己内心的诉求,矫正稍有偏差的认知,努力去让自我释放,与环境、和社会更好得融合,成为真正的自己,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成长之道。
【2】接纳自我
Tip1:学会喜欢自己
Tip2:成为积极思考者
以前,我一直以为,要想成功,就多读成功人士的自传,读管理学的书籍。
在填写了《成功心理学》中关于自尊的量表之后,自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尊水平十分的低。在杂合并有倾向性的消极的想法。
起初我并不相信这个结果。但是书中的量表是有科学依据可循,我调研了更多的心理学量表并进行填写:结果都是低自尊状态。
还记得我们上一次对自己审视的时候是何时吗?
很多人是在大学的时候思考得最为频繁。那时初出茅庐,青涩懵懂,对世界有着太多的好奇和探索。毕业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在社会的不断打磨里,我们也就习惯性地去放更多的目光在环境和客观事物上,而忽略了自身。
通过填写书中的心理量表,我重新审视自己:看起来是个很开朗的人,但骨子里是内向自卑甚至是低自尊的,突然对自己各种莫名的讲究和纠结有了一个解释,豁然开朗:
不论是工作还是感情,总是会第一时间预感到问题、危机和失败;
十分不喜欢被关注,哪怕是被亲密的同伴知道我每天的行程安排;
担心成为他人的负担,别人的举手之劳,都一定要涌泉相报;
常常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尤其涉及到亲密关系;
难以完全信任他人,难以发展亲密关系,前不久,再一次恋爱失败,他劈腿了一年多,我一点都不责怪他,觉得全责都在于自己是否太强势独立……
为何会这样?
书中也给出了种种答案,我想我的因素主要是来自父母:
父母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第一代,想要给我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就拼命工作赚钱补贴家用,儿时的我,从小学开始,就经常一个人在家里开着所有的灯,等他们忙到凌晨归来。
关怀缺失的情况下,父母对我却十分的苛刻。由于他们在教育机遇方面的缺憾,他们要求我成绩优异,偏偏自己脑袋愚钝,父母只能用笨方法将我锁在房间里,并时常提醒,以后到了社会上,像我这样胖乎乎傻呵呵的姑娘,一定是最先被淘汰的……
父母本是善意的引导,但严厉的同时,就少了一份关爱。低自尊的状态,不仅影响了我的感情,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工作上的自己。
当然,我并不怪责父母,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的他们,当时已按照他们理解得到最远的方式去给我做好的引导。在理解了为何自己在生活中总是处于纠结绷紧状态了之后,《成功心理学》也提出了一些渠道可以用来修复消极的自我形象,让人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3】成功自我
Tip1:自我约束
Tip2:自我激励
Tip3:资源管理
Tip4:沟通与人际关系
《成功心理学》的后半部分,提出了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定下目标后,如何实现目标。
直到这一步,我们才看到在网络上、各大公众号及各种APP推荐的各类干货、如何坚持的方法、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等等。而在书的前200页,都是在帮助读者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这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本工作手册。
读的过程中,可以记下笔记,也可以在不同的量表、练习中进行自我测验,写下当下个人层次上对自我的判断和理解。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不仅仅因为它对基本原理的经典解读,更重要的是,再放五年十年,我们从书架上拿起它,再去重读自我记录,再重新写下那时自己的状态,定是时间纵度上、精神横度上的冲击和感悟。
我具备什么品质?我追求的是怎样的成功?我该如何定义成功?如何做适合自己的选择?如何自我约束,让走出自己的成功之道?
靠长辈的指点帮助?随着大流先看一看趋势?暂不看道路是否适合,先闷头死磕几年再说?……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余载。浮于芸芸众生,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情怀,际遇时好时坏,喜欢的事物依旧喜欢亦或早觉乏味,追求的理想有尚遥亦或早已搁浅。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在小小的磕绊和碰撞中,在信息的轰炸和泛滥中,最难能可贵的,是能理清年龄、时代和背景对自己判断的影响,对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能够保持着理性、发展的、清晰的思维。
因为,人这一辈子,唯有自个儿认识自个儿;才能有可能,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才会有一天,自个儿成就了自个儿。
i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