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在各电视台进行放映,因为贴近生活,所以成了很多家庭追捧的热剧。大家都在关注苏家方方面面的同时,我也从这部电视剧里看到了当下家庭教育的一些缩影。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里,有三个很典型的人物:苏明玉、苏明哲、苏明成。这三个人,虽说都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但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完全是不一样的。
老大苏明哲,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他小的时候,就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对于家庭里面最亲近的苏明成和苏明玉之间的矛盾和吵闹,也知之甚少,甚至两兄妹当着自己的面在大吵大闹时,他也不闻不问,更不清楚里面的原因。这也是现在很多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小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其他事情都不用管,将来考个好的大学就可以了。
老大苏明哲就是这样的典型,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一门心思地读书,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大学考进了清华,然后出国进了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接着就定居美国,娶妻生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大部分父母所希望的“望子成龙”,但纵观整部电视剧《都挺好》,你会发现,其实,不管是能力还是经济地位,他都比不上连大学都没读完的苏明玉。特别是在处理家庭问题上面,能力更是比不过苏明玉。剧中就有这么一个镜头:苏明哲的舅舅,因为苏明成欠了他们三万块钱,而一家人搬到苏大强家里“耍无赖”,吃住全赖在苏大强家里,而且要讹诈苏明成10万元钱。苏明哲特地从上海回来处理此事,但想到的办法也只有处处忍让。因为自己是读书人,因为舅舅是长辈,所以,苏明哲的处理方法是:除了归还明成借的三万元,还打算多拿出来一万元作为补偿,以为这样的处理,自己的亲舅舅就会满意。结果明哲舅舅不但没答应,还和明成打了起来。就在这时,苏明玉出现了,拿了本她妈妈之前记过的借钱给她舅舅的账本出来,三下五除二,就把事情解决了。可见,能读好学校的,办事能力不一定就强。而我们这个社会,或许更需要像苏明玉这样的有能力处理事情的人。苏明哲,处处讲理,爱充大但能力不够,好面子,一心以为自己是斯坦福名校毕业的,即使失业了,也放不下脸面,宁可在家做个全职老公,也不愿意出来降低身份找一个工作。
老二苏明成,一个被家庭“爱坏了的”孩子。苏明成嘴巴很甜,很会讨他妈妈开心。所以,家里,妈妈也特别喜欢这个孩子。又因为家里都是妈妈当家,他爸爸也没有任何发言权,自然而言地,明成提的要求,家里基本都会满足他。苏明成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是我们现在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溺爱”。只要小孩子有需求,家长都想方设法去满足。甚至包括,明成没考上大学,家里也托关系给他买了个二本。工作了,还没拿到工资,就先问家里要了三千块钱,包括后来结婚买房,装修,买车等等的一些费用,家里也都尽可能地满足他。就这样,因为溺爱和保护,明成成了所谓的“妈宝男”,一个没有断奶的孩子。结果呢?思想单纯,处世之前缺乏思考,做事很冲动。明成因为相信自己的上司所谓的“稳赚不赔”的生意,投资实业30万,结果被骗了;因为自己老婆朱丽失业,也不问明原因,就跑去找到苏明玉,并动手狠狠地打了她,结果苏明玉报案,明成被关了起来……可见,一个被家庭溺爱了的孩子,思想都是很单纯的,进入社会,必然要吃亏。
老三苏明玉,被生活磨练出来的典型。苏明玉是一个雷厉风行,办事能力超强的人,却在她小时候,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家里,爸爸没有话语权,当家的妈妈又看不起她,大哥只知道读书,从来不管家里的事情,二哥也经常欺负她。她想买点复习资料,家里不同意;她想考清华,家里不支持反给她安排了免费的师范学校,希望她早点工作,结果她实在忍受不了,就在她十八岁那年,离家出走了,之后就自己开始闯荡:去超市当过售货员,做过地推,后来做销售,与各种人打交道,才有了现在的苏明玉——众诚集团的销售总经理,掌管着江南江北的全部业务。苏明玉,从小就得不到家里的一点照顾,这促使她很早就知道,生活是要靠自己的。而十八岁开始做销售,加上她本身就很聪明(不然当时也不敢报清华大学)要强,也很愿意学习,从实践中去磨练,才有了现在的这个能力超群的苏明玉,得到众诚老总的赏识。
苏家三小孩,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或许大家也都在思考,将来自己的孩子,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已经是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已经不是仅仅依靠“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可以在社会立足的时代了,也不是一辈子宠爱自己的孩子,以为可以保护他一辈子的时代了,而是需要面对问题,能处理问题的需求型人才的时代。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发展,整个社会,包括我们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如果只知道读书本知识,而不去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话,那么我们的将来,必然会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到那个时候再来考虑和需求能解决问题的人,已经太晚了。所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希望我们多给我们的孩子和学生创造点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让学生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的国家,乃至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