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概念里,秋天是一个肃杀、凉降的季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这样描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天气以急,是以疾风起,多寒凉之金气。地气以明,是以热力降,多早晚之秋露。
从二十四节气里的白露开始至寒露,这段时间是早晚温差最大的一段时间。此段时间秋高气爽,气温入夜即凉。所以要早卧,一方面避寒,一方面顺应秋之养收之道。卧则血归于肝,肝木本性升发,卧而藏血,故早卧顺应秋之养收。
《黄帝内经》又讲,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在古代,多有秋后问斩之说,以顺天地肃杀之气。故在秋,不宜雄心壮志,勇猛直前。而是收敛心神,宁心总结春夏所做的得失。如果心志过于外露,则心神耗散,而且与天地之气相反,多受打击。
关于秋季的饮食,宜吃酸味带甜的水果为好。秋应肺,肺又属金,主收敛。而在五味里,主收敛的味道是酸。秋季多水果,众所周知梨是润肺佳品,还有苹果,猕猴桃,多是酸中带甜。酸能助肺收敛,而甜能助脾运化。根据五行关系,土生金,所以秋季吃酸中带甜的水果最适宜。但是水果不能当饭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水果可以较其他季节多吃,但是不能替代主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有说,秋季是将夏季照射到地面的热力,沉降到地面直下的过程。而人体与大自然相应,也是把自身外散体表的热力收敛沉降的过程。有句俗语叫春捂秋冻,秋冻的意义在于使肌肤感受秋之气,与自然收敛之力相应。所以秋天不宜剧烈运动,大汗淋漓,而且衣服不要太厚。剧烈运动则气散,衣服太厚则容易出汗,汗出亦耗气,与收敛之性相逆。如果秋的收敛不及,则毛孔闭合失机,被风吹时易感风寒。
《黄帝内经》说,逆秋气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着少。收敛、封藏,是上下相承关系,收敛不及则封藏少。封藏乃是封藏身体的阳气,冬日里阳气不足,本应温暖的脏腑在冬天就得不到阳的温煦。脏腑温煦不足,就容易发生腹泻之症。
总结以上,秋天在休息上,应早睡早起,避免受寒。在心态上应该心平气和,不要好高骛远。在吃食上,可适当增加水果的摄入量。在穿衣运动上,应该穿薄衣,减少运动,不使大汗淋漓。
中医里的四季,都是环环不息的相生之道。只有做好秋天的养生,才能更好的度过冬天,也为将来的春天升发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