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这题目,是不是会稍微感觉点新鲜和温馨?亲人聚一堆儿斜倚在温暖炕头的叠被上或坐在枝叶茂密的大树下,吃着家乡的炒花生喝着村边的甜井水,天上地下家里家外有一句没一句地唠嗑,是不是也很令人向往,是不是也可以写成文章?
以前没怎么注意,近来看空间朋友的文字,经常看到“诗与远方”这句话。初看感觉蛮好,春梦一样地迷乱醉人;再看尚可,如一杯清茶入口;三看的感觉,就让人腻烦了。怎么到处都是“诗与远方”呢?生活中有诗与远方,憧憬中有诗与远方,奔向诗与远方,死在诗与远方,等等。怎么这么多诗与远方呢?能写点别的意思吗?能换个词语吗?
第一个写出这句话的人,是有点天才的聪明,几个字勾画出一幅雨后彩虹或海市蜃楼;第二个用这句话的人也还算是个人才,有推广之功;第三个呢,不过是鹦鹉学舌或人云亦云陈词滥调罢了,难有可取之处。
文章的用语是忌讳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是需要个性、独到和创新的,否则难入人眼,更难入人心。
前两天浏览空间一网友文章,虽然内容不怎么吸引人,是写为找工作在火车上吧,但我还是坚持往下看,想看完的,却忽然就瞥见“诗与远方”四个字,那感觉一下子就像被喂了一口长了毛的吃食,惊得我赶紧离开这篇文章,逃之夭夭。
真是受不了的感觉啊!
不写诗与远方,行吗?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且能言之成理,不也是一种为文之道吗?
于是我就想,诗的反义是散文,是杂文,是白话,是聊天,是唠嗑?感觉唠嗑最质朴随意,可与诗字抗衡,用了;远方的反义是身后,是家乡,是田野,是老房子吧,老房子最原始与亲近了,用老房子。于是就有了我上边的题目“回归唠嗑与老房子”。
恕我孤陋寡闻,并不知道诗与远方的典故或来历,就上网查。一条是高晓松文:“从小妈妈告诉我们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还有一条是这样说的:“诗和远方这句话,因触动了很多70后、80后的心灵成为网络著名鸡汤文。”
你看,这话都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渊源了,应该早就不时兴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不顾一切地去套用去滥用呢?
看来,因为“诗与远方”的老旧,“回归唠嗑与老房子”这句话也未必个性新鲜了。但我的思路应该是对的,文人的语言应来自本人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和感受,理应贴切生动特立独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胡乱说了,但愿不完全是套话废话。一些要求,本人也未必已做得到做得好,愿与诸位师友共勉。
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