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已逝的伟人”交朋友,这听起来很好玩,但如果你确实在生活中与那些有杰出思想的已逝的伟人成为朋友,那么我认为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方法比简单地给出一些基本概念好得多。
这是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说的一句话。我的理解是我们可以从以前的一些伟人的经历或者是思想中去汲取营养,这样的思想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少走一些弯路,也可以称之为“近路”。就像曾国藩一样,虽然他与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同样的时代,也许他的很多思想应用于现在,可能会有很多“水土不服”的现象,但多少还是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在《曾国藩治学方法》这本书中就分享了一些他如何做事、如何治家的思想和方法。
1.如何做事?
现实生活中,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做事方式,每个人之间都不尽相同。但还是有一些通用的法则,对大部分人都适用。比方说设立目标,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坚持不懈的态度等等。
他治事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凡是立有确定规模,规模确定之后,便认定目标,向前做去。方法虽变,而规模则始终不变。
书中提到曾国藩的治事精神中有一条是“确定规模”,我暂时的理解就是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确定目标差不多。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锚定”,我们期待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的结果是我们最满意的状态等等。总之我们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儿,应该做什么。
坚持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方法技巧之类的都是很容易的,难的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对于这句话,简直是不能再赞同了,这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再多的方法技巧又有什么用呢?
2.如何治家?
关于曾国藩的治家精神,感触比较深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勤俭的态度,二是教育子女的态度。
在他的家书中,对于勤俭,总是反复叮咛。
对于勤俭,很多人在生活拮据的时候可能会做到。但是当自己的手头有些富裕的时候,往往就很难继续了。我觉得,在当代说勤俭并不一定是要把生活的欲望压得多低,然后让自己成为“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的人设。而是说我们要有正确的消费观,把自己的消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砍掉不合理的开支。同时也要懂得未雨绸缪,我们无法确定我们我一直处在人生的高峰,当我们处于人生的低谷时,希望我们依然能够有帮助我们渡过困难时期的物质基础。
对儿子则惟教以自立之道,而不蓄积银钱为其衣食之需。
教育孩子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不是我们辞世以后给孩子留下了多少资产,而是教会孩子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这样,无论有没有钱的额外帮助,孩子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技能和努力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给孩子“鱼”不如授予他们“渔”,到底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是父母首先要想清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