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包总。 2018.11.17星期六
之前,我曾多次分享过关于“指数型成长”的观点。在我看来,若想获得指数型成长,你首先要拥有一种必要前提,即:高杠杆率。
因为杠杆率高,会带来一种最直接的好处,即让你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
好比多数互联网公司遵循的都是比特法则,这就意味着当你的规模越大,边际成本也就越低。
例如携程、去哪儿这样的线上票务公司,它开发一个平台,成本就那么多,规模越大,平摊到每个用户上的成本就越低。
所以回过头看,所谓的“边际成本”,它指的是当你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所要投入的成本。
网络效应、边际成本,这两个词是投资人最常提到的,但并不是所有打着“互联网”旗号的公司都具备,它极有可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伪概念。
举个例子。
之前有很多做O2O上门洗车业务的公司,但一夜之间倒下一片,为啥呢?
试想一下,假定一个师傅一天原本能洗10辆车,那么即便通过线上预定一天最多还是洗10辆。
倘若再考虑到堵车、退单等因素,兴许他一天只能洗8辆。
这种情况下,虽然很多公司采取大量补贴的策略,但本质上边际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你说这不是泡沫是什么?
所以,当我们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可以从成本角度考虑。
换言之,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时,“成本效率”往往是许多人的制胜法宝。
再来举个例子。
好比我周围有几个朋友在做社区电商O2O,通过社区团购的方式为不同小区里的用户提供生鲜送上门服务。
众所周知,如今大多数B2C生鲜电商公司都做的是赔钱买卖,也就是卖一单赔一单,规模越大赔的越多。
然而为什么同样卖生鲜,社区O2O这个概念就能活下来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构建了一种“成本优势”。
试想一下,传统电商是谁订货我发给谁,哪怕一个区域内同一天只有一个订单,我还是要发货给他,这就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浪费。
反之,社区O2O打的是同一小区内的一群人,一般发货订单至少几十件,这样便大大提升了成本效率。
规模越大,边际成本也就越低。
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件事情的成败,有时候我们不能只拼勤奋,还要考虑其背后的成本。
回到日常工作当中,我始终有种观点,即:
真正决定一个人成长高度的,很多时候靠的并不是你加班时的努力,而是你是否真的有意识建立起自己的“成本优势”。
那究竟如何建立起你自己的成本优势呢?我个人认为有两点可循:
1)善用网络效应;
2)将工作内容产品化。
首先,如何善用网络效应。
举例子来说:
中国人越来越注重隐私,这点毋庸质疑。
但回想当初,自打微信朋友圈功能刚刚诞生之际,我记得很多人几乎每天都会发好几条状态,并且会主动地去添加大量好友。
可时至今日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屏蔽朋友圈状态,即便是对那些怀揣善意的陌生好友也避而远之。
仔细想想,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负责营销的人员,当你想要推广自己的产品时,难道最有效的方式是挨家挨户上门介绍吗?
当然不是,你一定希望有某种方式,自己一旦发布便有很多人知晓。
而如今朋友圈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战场”,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但凡你想要建立自己的影响力,方法一定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换句话说,网络是一种工具,至于它是否会涉及到你的隐私,跟你使用工具的方法有关。
其次,如何将工作内容产品化。
我们常常喜欢拿收入去衡量一个人获得财富的能力,但在我看来,倘若一个人的收入是另一个人的2倍,但他所花费的时间也是一个人的2倍,那么他所创造的相对价值依然是零。
反之,如果你的收入和别人一样,而你花费的时间只有别人的一半,那么也就意味着你的边际收益更高,你才算真的“富有”。
同样举个例子。
记得我做产品设计公司的时候,底下有个AE(业务执行),她每天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客户前来咨询、问价,搞的十分苦恼。
于是,为了“偷懒”,她开始将不同行业的客户分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几套不同的流程和套餐,按照中高低三种价格整理成文档,一旦有陌生客户询单,她就立马扔给对方。
由此以来,她节省出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和客户维护关系,不断提升了自己的业绩。
所以你看,边际成本意识不单单可以用在庞大的商业模式上,还能够具体指导我们工作中面对的每一个问题。
它的宗旨只有一条,即“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最大可能进行复制”。
因此我们才常说,有些东西看似很贵,但其实是最便宜的,比如真正的人才,因为他能够极大程度建立你的成本优势,从而提高你的边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