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善行——因果关系的现实表现)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主题和前后文关系】
本章继上章阐明应该把握住因果关系之后,阐明因果关系的现实性。
【词语释义】
“善”:能体现因果关系,遵循事物规则性的行为,即:擅长。
“救”:止,劝阻。
“袭”:因袭,顺应;
“袭明”:因袭事物的因果关系而变得聪明。
“人”:人际关系;
“善人”:擅长于处理人际关系。
“不善人”: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即:只擅长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只擅长科技研究。
“师”:帅,统领者。
“资”:本钱。
“要妙”,关键。这个关键是既要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又要擅长生产劳动。
【叙事逻辑】
“善行无辙迹”等五句,阐明因果关系的重要性。现实中的因果关系都是行为的结果,而这个结果的获得一定是客观存在否定自身的存在,去与规则性融合(其中后两句“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要从逆否命题去理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逻辑是:执政者要想保持时刻能劝阻他人的状态,就应该让那些人和大家融合在一起。
【白话文】
擅长驾车旅行不会留下车辙印;擅长说话不会留下瑕疵供人指谪;擅长筹划不需要借助于筹策;擅长关闭不知道关键之处没法打开;擅长打绳结不了解绳子与绳子之间的约束关系就解不开。所以执政者要想保持时刻能劝阻他人的状态,就应该让那人和大家融合在一起。要想保持对自然物的控制,就应该发挥自然物的作用。这就叫做因袭事物的因果关系而变得聪明。所以说,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是擅长做实事的统帅;擅长做实事是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钱。不看重人际关系的处理,不珍惜做事能力的提升,虽然看上去很聪明但存在根本性的迷茫:这就是所说的为人要诀。
【深度解读】
因果关系既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也表现在社会关系当中。老子将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因果关系称作“袭明”,将把握好社会关系的因果关系称为“要妙”。从这两个称谓来看,人与自然的因最终一定产生社会关系的果,也就是在现实中一定是自然状态扬弃了某种社会活动,例如把门关好扬弃的是不拿钥匙想开门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的因最终一定产生人与自然关系的果,也就是在现实中一定是社会活动扬弃了自然物的某个存在状态,例如驾车扬弃车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