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监考过后回到教师宿舍,站了四个多小时,老腰着实有点累到了。
拿出手机,看到“计划屋”里小计算机和小物理发了好多信息,原来是我们的小物理要结婚啦。
记不清我们这个“计划屋”是何时成立的,也许是1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的某个时刻,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彼此之间多了那么一瞥。小计算机说她第一眼看到小物理的时候,是在田家炳的8楼,我们的教育学原理课上,第一次走进教室,她看到小物理在看书,教室里其他人(除了我们三个一个计算机学院、一个化学院、一个物理学院,其他都是教育学院的同学)在侃侃而谈,第一眼的缘分就这样注定了。
我记得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好像是下了大雪或者是下了大雨?我穿上了最后的衣服,大衣里面套着羽绒服,下课后我们一起从田家炳走过图书馆的后门,走到学术交流中心的我的宿舍楼下,我们三个人在三个不同的住宿点。
后面是上姚老师的教育学的课程,我们和杨同学四个人一起上课,每节课就做汇报,汇报自己学科领域自己阅读的文献,看是否相互之间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一同读过那本夸美纽斯的书《大教学论》,有点枯燥,其实我没读好。我们还一起上了王小新老师的教育心理学,每次我们都是三个坐在一起,坐在相对的第一排,王老师上课很风趣,他记性特别好,每次课间与我们交流时总让我们觉得他对我们的基本情况好像全部都有掌握。王老师对金庸的小说如数家珍,对于自家女儿从小到大的趣事也乐于和我们分享,他还是我的导师的老师,王老师的讲课风格一直没变,导师说她当王老师的学生的时候,王老师就是这样的讲课风格。
计划屋的三个人各有特点,小计算机如她的名字一样,一直是笑眯眯的模样,办事沉着稳重,她可以在我们着急投简历的时候帮我们改格式,改证件照的背景,给我们带她家乡的美食,那个手工辣条和锅巴真的很够味呢。
小物理是我们三个中最小巧的,第一眼看上去就有一种想要保护她的欲望。她很优秀,参加全国的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很有教师的气质,文字功底也很好,也是我们三个中最早发表学术论文的,而且是学科领域级别很高的期刊。她是有读博的潜力的,我和小计算机说让她安心读博,我们可以帮她分担一切,可以给她带娃(开的玩笑话)希望某天她能够分享她的博士录取通知书给我们,虽然现在工作也已经很稳定很好地安排好了。
计划屋的毕业旅行也一直还没实现,我们约好想去泰山、想去成都(以后就变成来成都找我玩儿啦),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我们之间的缘分并没有因为毕业而画上句号,希望早点补上我们的毕业旅行。
亲爱的小物理,祝你的未来越来越好,已经见证了你甜美的爱情,未来一定是幸福的!
小计算机和我也要加油喽,争取早日追上你的步伐。
我们一起投身教育,一起成为蜡烛,一起成为点亮他人人生道路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