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今晚,我想跟那些在创业公司工作的小伙伴们聊一聊。
我相信,每一个加入创业公司的人,内心都或多或少的藏着一份热血与情怀——想要见证公司的上市。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就像那句老话,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一:你的成长,未必能跟上公司前进的脚步和变化的需求
在创业的初期,公司一般处于刚刚拿到天使轮的阶段。公司各类人才的两极分化是极为明显的:要么是某方面极其优秀的大牛,要么就是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平均的人。前者往往是创业公司的高层成员,后者往往是实际干活的那群人。创业公司为了活的时间更长,必须要精打细算的节约人力成本。所以,他们对于人才的期待,往往是万精油式的全能型人才:文能敲键码代码,武能抱本斗客户,提笔就能写软文,放笔就能搞活动。而样样皆通,往往就等于样样难精。广度是有了,可是暂时欠缺深度。
在这个阶段,为了让这群员工的价值最大化,公司一般都会大谈“情怀”,不停的给员工打鸡血;同时,公司会不断地强调员工关怀。真实原因是,公司需要你长期不断的加班,并且保持这样的状态和节奏。
这个时候,你只要愿意加班、愿意拼,都能发挥出个人价值,收获相应的回报(涨薪、升职)。当然,你也一定会很累。
在创业的前期,公司一般都拿到了A轮、B轮融资。此时,公司的规模一般都处于几十到一百人左右。在这期间,公司的资金比较充裕,能够在人力上投入更多资金。此时,公司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能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公司的重点业务增长和新业务拓展的需要。所以,公司会吸纳一部分更专业、更有经验的人才进入公司,帮助公司调整之前“一有问题大家都上”的工作风格,完善工作流程上的不专业、不规范。
在这个阶段,为了继续维持现有员工们的奋斗激情,同时让那些新加入的专业型、经验型人才尽快适应创业公司的氛围、尽快发挥出价值,公司依旧会强调“情怀”,但是,公司开始对KPI有了要求,开始对工作的规范性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积极与新加入员工进行协调、配合,同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定位(调岗、让位),你也能继续被公司认可,在团队中发挥价值,然后与团队一起获得回报(团队奖励、团队老大认可、未来升级机会)。
在创业的中期,公司一般都已经或即将拿到C轮融资。此时,公司对于人才的专业程度要求更高,同时对团队、个人都有了业绩和指标要求。此时,公司会投入更多资金在行业专家、领域知名人士的聘请上。这群人,往往专业知识过硬、行业名气响亮,而且有了一定的大公司处事经验。此时,公司对他们寄予了领头羊的期待,他们往往要承担起业务增长的压力。
在这个阶段,公司基本不会再强调“情怀”,而是强调业绩,要求每个人达到自己的业务指标。因为此时,公司即将面临上市的压力,为了上市,公司必须尽快实现盈利,以便交出一份不那么难看的财报。于此相应,每个团队也会被迫承担不同的增长压力。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做事风格(结果导向),与这些专家、知名人士积极沟通,帮助他们尽快了解业务现状,辅助他们将业务增长压力合理的划分到每个团队成员身上。同时,了解他们对于当前业务的改进思路,帮助他们落地。那么你也会被他们、被公司认可,从而在后续中获得被重用、被依仗,获得你想要的回报(升职机会)。
所以,如果你是在初期进入创业公司,并且想要跟随公司一同发展,那么你就需要了解公司不同阶段的人才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做事风格、个人角色定位、个人能力提升(由发展个人广度,到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再到发展专业技能深度),你才能不被淘汰。
要知道,即便是夫妻,也会因为两人之间的差距变大,而导致感情变淡、关系破裂。一段双方都付出巨大的感情、金钱成本的婚姻都尚且如此,更别说一纸靠互惠互利维系的短期雇用合同了。
你要不断成长,成长为公司需要的样子,你才能具备持续的竞争力。
二:你也许并不是在创业,只是在创业公司打工
每个人都有一颗创业的心,但多数人只有打工的命。或者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打工的命。
曾经有人说,年轻人应该去创业,因为你没什么好失去的。我每每听到,都会禁不住起一身鸡皮疙瘩:你没什么好失去,真的只是因为你什么都没有。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这不是你任性的理由。
没有在创业公司待过,你不会知道风险和隐患可能会出在什么地方,没办法提前进行防范和规避。你只能靠一股子热血和蛮劲儿,一次次碰壁,用淋漓的鲜血来付学费。
与之相比,在创业公司工作,反而是一种更合理的方式。因为你要做的,就是保持随时可能失业的危机感,然后不断的学习、成长、等待时机。
没有在大公司待过,你不会知道专业人才和全能人才的差别到底有多大,你不会知道流程和规范的价值和用处,你不会知道和大公司竞争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你不会知道原来比你优秀的人数量远超你的想象。你也许还天真的想靠一个功能创新颠覆大公司,做着不切实际的梦。
与之相比,在大公司工作,反而是一种更实际的方式。因为你要做的,是把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
大多数人,一生只有一次可以尝试创业的机会。请注意,我说的创业,是指你属于公司高层(创始人或者合伙人)。
那是你在一个职业超过5年,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源,职业发展进入稳定上升期。可能的时间段,一般是在30-35岁左右。30岁以前,你的积累还远远不够,无论是人脉,还是金钱,亦或是经验。35岁以后,你的小半辈子基本已经过去,你不得不顾虑家庭、婚姻、子女、父母。你需要考虑的太多,需要依赖你的人太多。要你把已经拥有的全部押进去,只为赌一个可能性。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关乎你周围很多人的命运的豪赌。
30岁以前的你,如果在创业公司,那么你多半只是在打工,最多只有低级和高级的差别。上不上市,跟你的关系并不大。请你脚踏实地,认真的工作、学习。在创业公司的工作经验,是你冒着随时失业的风险挣到的学习、成长、尝试其他可能的机会。不该被你的幻想白白挥霍掉。
打鸡血是必要的,它能给你补充继续奋斗的动力和激情。但是,什么时候打、应该打多少,分寸应该拿捏在我们自己手中。年轻的我们,还是需要一颗持续投入于学习的清醒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