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些天就要考研了。虽然我已经不是学生,但竟然有点紧张起来。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张图片:
配文告诉考研党,说考试前要多使用高能量姿势,少做低能量姿势。
我照着这张图片摆了几个动作,发现自己做所谓“高能量姿势”的时候浑身不自在,但做“低能量”姿势的时候却舒服得多。
难道我是一个低能量的人?
我把这张图发给几个朋友,让他们也试试。而他们给我的反馈是:还是低能量姿势舒服。
猛然间我想起这么一件事来。
多年前在大学里我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去食堂吃饭。注意这里不是“讨厌吃饭”,而是“讨厌去食堂吃饭”。
但凡经常去食堂的人都知道食堂打饭阿姨人均帕金森,原本满满一大勺的饭被抖搂得只剩半勺,而我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是觉得吃了点小亏,自我安慰道:“阿姨给别人打饭手一样会抖。”
但是水滴石能穿,铁杵能成针。
时间久了,阿姨手抖的次数多了,我就越来越不愿意去食堂,改为去校门口的沙县小吃,即使要多走很长一段路也在所不惜。
我一直以为大家都会像我一样,对于食堂打饭缺斤少两这种小事并不追究,因为难于启齿。
直到我认识了学校围棋社里一位学会计的学妹。
有一次学妹邀请我共进午餐,我说我们去校门口吧,那里的牛腩饭很好吃。
学妹回答:“食堂也有牛腩饭,干嘛跑那么远,多累啊!就去食堂吃吧。”
还没等我再开口,学妹就拉着我往食堂跑去。
我排在学妹前面。打饭的时候阿姨的手果不其然地不受控制了,我眼睁睁地看着几块肥中带瘦的牛腩从铁勺边缘滑落。
我转头苦笑一声,刚想说:看吧,知道我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学校门口吃饭了吧?
还没等讲出口,学妹用嘹亮的嗓音对打饭阿姨说:“阿姨我也要牛腩饭,多来点肉,不要手抖哦,不然我可不付钱。”
她把自己那份牛腩饭端过来,果然比我的肉多了快一倍。
“我真佩服你,那样和阿姨说话都不带尴尬的。”我是真心佩服她。
“什么尴尬,你在说什么呢?”学妹舀了一勺饭,疑惑地看着我。
“没什么。”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这仅仅是我和别人的个体差异,现在转回头来看,原来我真的是图片上所说的“低能量的人”:
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大声说话;
对别人羞于表达自己的诉求;
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总是用自保的姿态坐着;
对给自己造成尴尬的事情念念不忘,甚至为了一件过去好多年的事情晚上躺在床上尴尬得脚趾抠床单。
低能量的人是怎样炼成的呢?
也许是因为外貌并不出众,也许是因为能力平平,也许是因为受到过许多的误解。
总之这些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那就是,由于没有达到自己或别人的预期,从而很少甚至没有得到过赞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自己作为和外界联系着的个体,如果迟迟得不到外界的回应,或者得到的只有刺耳的回应,久而久之,一个低能量的人就炼成了。
低能量不只是不够自信,不自信只会对自己造成影响,但低能量的人是会对别人造成影响的。
我把那张图片发给身边好友看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也是更适应低能量的姿势。
所以低能量有一个非常大的后果,那就是更容易吸引到低能量的人和自己成为朋友,而在这个低能量矩阵中,大家相互传递低能量情绪,这个圈子就变成了一个无法打破的桎梏。
在低能量朋友圈中,大家更多是通过反驳别人的意见或者贬低别人来获取存在感,而不是支持和赞赏自己的身边人,这有点像踢猫效应。
低能量的人找到低能量的朋友,有很大可能他们会互相戳刺,刺伤得越多,能量就越低,这是一个死循环。
如何破圈?
作为一个低能量的人,我可以给出这么几条建议:
1、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许多人的低能量,很可能是源于错误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没有长处,或者优点很少。
只要留心观察,总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些其他人没有的优点。
2、不惧怕展示自己的长处。
如果自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那非常好。
但一些低能量者明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却喜欢把它们隐藏起来,害怕在别人面前展示时人家会说三道四。
打消这样的顾虑,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长处吧。
3、拒绝低能量者之间的互相攻击。
想要打破低能量朋友圈,必须要拒绝互相攻击,试着多赞美身边人吧。
最后,如果自己对身边人的赞美没有起到效果,请不要气馁,因为一个死循环的破解,需要第一束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