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也叫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他亲自创制东坡肉,并在美食中,获得了慰藉和力量。
公元1081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早晨,天气已经有点热了,黄州城东的一座小山坡上,苏轼正在挥汗如雨地开垦。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废的驻军营地。
为了维持生计,苏轼准备做一名农夫种植。因为这片地正好处在黄州城的东边,所以被称作东坡吧。东坡居士就由此而来。
乌台诗案后,黄州是苏东坡被贬的第一个地方。苏轼一生遇到的挫折很多,但他始终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胸怀,把痛苦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浪漫多姿。
苏轼创作了很多美食,而他也在美食中获得了慰藉。苏轼是真正美食家,如果俗一点说,他就是吃货,而且是一个超级吃货。不仅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不仅会吃,还会做。他热爱美食,也热爱厨房,属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写得文章”的真吃货!
东坡肉大家都听过吧,就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亲自创制的。苏轼被贬黄州当了一名团练副使。既没有实权,也没什么俸禄。苏东坡遭受了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心理上重重压力,他开始躬身种植、他开始钻研起烹饪技术来。
据说当时黄州猪肉便宜,当地百姓不会制作。于是,苏东坡就用砂锅、小火慢炖,发明了肥而不腻的东坡肉。苏东坡在《猪肉颂》里是这样写的: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早上起来打两碗,饮得自家君莫管。
“早上起来打两碗”,我们不得不说,他胃口实在好极了,我们似乎也能看到苏轼在美食中忘记了忧愁和压力。
苏轼被贬黄州,他想的是黄州边的江中鱼,想的是连山的香竹笋。他就是这样一个吃货。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是当下面对新冠疫情,我们所需要的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