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梅雨厌厌,在窗前。”
屋子里播放着刘若英的《四月天》,恰好是个雨天,异乡的雨天。
“淋湿的燕,在窗前。”
这句歌词于我而言,是庭院,是童年,是家。我在异乡的下午喝着热茶,任由热气喷在眼眶,在三次元的空间里寻找一种朦胧,让脑海里的画面得以成功闯入现实。
想童年,思故乡。这是两个极易引起共鸣的主题,一般跟交心的朋友聊天,总免不了提及。
我的童年是在旧庭院里度过的,家乡的春天常常连日连日地下雨,燕子淋湿了她的翼,猫咪蜷着身体在地毯上睡觉不出门。每逢遇到下雨的周末,我都格外地开心。因为雨天父亲就会停工,他会代替母亲去买菜并且下厨煮饭,还会在闲暇时和我们一起看电视、喝热茶。
小时候并不会想到,雨天父亲的停工会赚不到钱,只会看到令自己开心的一面。似乎小孩子顾着开心,忧愁的事情都属于大人。
所以“梅雨厌厌”四个字,总令我想念童年,没有忧愁的童年,还有童年里具有温暖底色的家人。
我们小时候都以为,不论光阴怎样流逝,匆匆而过也罢,似水一样缓缓流淌也罢,我们都不在意,都觉得没有关系,因为家人会陪着我们。
但我们终将长大,父母终将老去。我们的灵魂总会在某些时候感受到孤独,抬头望到的天空无穷无尽,低头看到的大地宽广无垠,连吹来的风都不知是从多远的远方穿梭而来。
然后,我们开始感到孤独。
然后开始回忆,开始想念,陷入过去从而忘却孤独。但其实能有所忆有所念,就不用害怕孤独。
孤独也并非不好,度过一场又一场的孤独,就会发现不论是什么样的时空,总有自己陪着自己,然后自己就能更亲近自己。
而后不再惧怕孤独。
而后不再过度依赖别人,所以人格上能更加地独立。